张世煌谈黄淮海玉米品种试验(1)
黄淮海玉米新品种试验所暴露的问题与改革方向(1)作者:张世煌
在考察了北方春播玉米品种试验后,又连续考察了黄淮海夏播区的玉米品种试验。无论国家和部分省的品种试验情况都不太乐观,育种思路比较守旧,创新力度不够。原因可能是狼还没有踏进领地,背后又有郑单958作依靠,生存压力不那么迫切,所以前几年创新动力不足,种质改良跳不出郑单958的小圈子。但在省和国家区域试验外面却从一些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体育种者的展示田里看到了一些较好的后备品种,体现了创新和崛起的希望。
从生产试验来看,连续三年,参试的仿郑单958类型品种占85%,而在区域试验中,仿郑单958类型品种从47%下降到36%,所谓美国式品种则从19%上升到33%。生产试验如此稳定说明前几年进入黄淮海地区国家试验的品种绝大多数为仿郑单958类型,这意味着,现有的审定品种到了生产上很难超越郑单958。而这两年区域试验的品种类型正在缓慢变化。但这里面也隐含着令人担忧之处,我们虽然不知道品种名称和育种者,但能做出大致判断,估计跨国公司的品种上升比较快,而我们却反应不够迅速和灵敏。今后不要过度依赖模仿育种,要立足于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强种质的改良与创新,才可能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这是黄淮海地区育种者需要注意的。
2012年秋季,从黄淮海玉米新品种试验看出两个不好的倾向,需要制止和纠正,即:遗传单一性(俗称同质化)愈发严重和晚熟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生产上遗传单一性还不严重,可是今天的区域试验,放大到明天的玉米生产就可能出问题。而晚熟趋势在几个省的玉米品种试验和生产上都看得很清楚。在收获机械面前,这类晚熟品种没有竞争力。
一、夏播玉米同质化严重,前景堪忧,管理部门要高屋建瓴地为调整育种方向和产品创新保驾护航
在国家夏玉米品种预试中看到,2012年79个参试品种,只有4个品种看起来不错,估计其中2个是跨国公司产品,另外2个或许是国内育成品种,但明显使用了美国种质。
从很多地点可以看到黄淮海夏播玉米品种雷同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普遍性问题。在某地展示田看到郑单958、浚单20、伟科702、中单909、吉祥1号恰好种在一起,容易比较。应该说这些品种都不错,但难分伯仲,反复比较看出伟科702的果穗较粗,比郑单958脱水更慢,不利于机械收获。模仿和搭车育种到了这个程度该告一段落,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朝着创新转型。我们注意到,国内材料改良郑58的供体还算丰富,在东北和黄淮海都有一些遗传关系较近但来源不同的SS群自交系可资利用,但能够改良昌7-2的供体却明显不足,该类种质缺少必要的遗传多样性。从理论上来说,引入其他类群种质才能增加育种分离群体的遗传方差,从而提高选择增益。这是个效益和竞争力问题。当然,中国盛行模仿育种,种质群内的遗传基础狭窄,相近似的基因型较多,不论改良哪一群自交系,都需要引入外来种质和扩大遗传变异,只是改良四平头种质的难度更大,迫切性更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美国引进数百份普通玉米自交系,发放给育种者使用,经多地点鉴定,公布信息,引导育种者正确使用这些种质,目的是鼓励创新。
春播区玉米育种和种业的生存压力大,反而促进育种研发更趋活跃,企业和基层科研单位积极调整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但在夏播区玉米品种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明显抄袭郑单958或先玉335的品种堂而皇之地参加区域试验,不但田间看不出差异,据说有的品种连分子检测也找不到差异,竞能通过审定,这不但有冒犯知识产权的嫌疑,更扭曲育种方向,不利于创新,从行政管理角度不宜提倡。这对堵纯信先生也极不公平,难道就因为堵先生退休多年,至今没有强硬后台大家就合起伙来欺负老人家吗?中央单位也参合近来,别人就更有持无恐。
考察中见到一个国审品种,不但抄袭郑单958,其“创新”点恰恰是技术倒退,不知道审定所依据的数据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很失败的“超级”品种,植株高大繁茂,晚熟,顶部叶片宽、长、密集,完全是在郑单958原有缺点的基础上向后倒退扩大缺点!或许这正是该类品种能通过审定的诀窍。这样的“超级”品种透着浮躁,亲本自交系未纯合,高价转让给企业后第一年投放生产,母本自交系在制种基地就出现不能容忍的性状分离和杂株,更重要的,今年在东北各地发生严重倒伏,而郑单958却倒伏轻微,一些新品种能够抗住强台风而不倒伏。育种者和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其中的涵义。
在去年的筛选试验中,伟科702表现比较好,但今年细看,创新性不足,个别性状表现不如意,很难超越郑单958。伟科702的克星不是其他竞争性品种,而是机械收获。果穗粗和脱水慢这两条限制机械收获,成为大面积推广的障碍。
在北方某地,我们注意到中单909和郑单958在每亩1000至5000株密度看不出差别,从每亩6000株便显现差距,在每亩7000至12000株密度下,郑单958基本上没有空杆,秃尖不明显,而中单909则果穗变小,秃尖和空杆增多。从生产和展示来看,中单909在东北和黄淮海发生折茎倒伏,而它的本家郑单958却基本不倒伏或倒伏轻微。这说明中单909还是有点不一样,但即使搭车也要认真,把功课做到家,至少别把郑单958的优点给搞丢。郑单958集中那么多优点带有偶然性,而我们学习和模仿,就不能靠偶然,要施行高密度和抗逆育种,把偶然变为必然。这是主动创新。
登海系列不属于搭车育种这个行列,但登海605比对照晚熟,叶色浓绿,脱水慢,像许多“超级”品种一样,摆脱不了虚尖的困惑。这些毛病是育种方法不当造成的。若育种方向失误,仅靠改进方法也难以奏效。
农华101显然是在中国种质基础上融入美国种质(或反过来),因此具有创新性。创新就有风险,就有难度。农华101植株高而清秀,今年在东北表现抗倒伏,这比京科968好了许多。黄淮海地区不希望植株高大的品种,在利用美国种质选育二环系方面要特别注意降低植株高度及相关杂种优势效应。
农华101是一个成功的品种,但仍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开花期对阴雨天气敏感,结实不好,有空杆,果穗不均匀,产量稳定性和籽粒品质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育种早代在东北而目标市场在黄淮海,生态条件差异较大,在育种过程中缺少黄淮海夏播玉米育种所需要的选择压。这个品种尽管有缺点,但不要轻易放弃,应分析亲本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寻找根源,针对性地扩大种质利用范围,并在目标区域和逆境下穿梭筛选,或许能够改良出更好的新品种。
品种审定尤其是文件“标准”不应该成为玉米育种的“指挥棒”,但要高屋建瓴地保障创新机制和育种方向的调整,不能管得过细过死。管理者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专家意见,更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要一味迁就少数利益集团而忽视企业和农民利益。在品种审定制度方面,要听一听企业的意见。他们对育种方向和育种目标的理解更贴近生产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而不会盲从于双重利益集团的误导。
黄淮海夏播区的玉米育种竞争激烈,却没有充分发挥出创新能力,原因是跨国公司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外部压力不够大,但外国公司的产品必然要进入这个市场,一旦进入,产量潜力将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机械收获将吸引农民去种植外国品种,如果我们不积极创新和储备资源,后果将很难预料。与跨国公司竞争,必须培育早熟、耐密植和脱水快的种质材料。黄淮海夏玉米品种选育应弱化杂种优势效应,而品种的抗逆性将越来越重要。如果品种审定这根“指挥棒”不能引导育种者培育早熟抗逆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几年以后,黄淮海这个大市场很有可能会丢失。
我们注意到,跨国公司在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尚有较多困惑。这就给了我们机会,但是需要激发出育种者的创新积极性。产业政策要鼓励创新,更要改革品种审定制度,如果改不动,就彻底取消过时的审定办法,代之以注册制。这条道路完全走得通,而且不伤及太多的集团利益。
春播区的生存压力大,在考察中体会到了积极进取的力量和看到一线希望,而在夏播区育种创新的动力和奋进精神明显弱一些。希望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2013年会有所改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