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发表于 2013-9-22 15:50:37

鲜食玉米种子市场痼疾,你怎么看?

鲜食玉米种子市场痼疾,你怎么看?

    “明明是广东繁制的种子,偏要经过广西的经销商,才运来广东种植。”一直以来,广东大部分鲜食玉米种子通过线下购销方式进行,以订单农业形式,种植户所用种子来源收购商或其指定的种子商家,以老乡等熟人为媒介,催生出了一条畸形的产业链。

  订单购种埋下行业病根

  惠州是广东甜玉米种植大区,这里的种植户大多是广西人承包土地种植,他们的玉米种子并非从市面上购买,而是通过老乡之手。“甜玉米种子销售和鲜苞收购均由老乡包办。”在惠州承包280多亩的武老板如是说。

  由于农户种植的玉米类型和具体品种需要满足收购商的要求,农户只能通过购买收购商的种子或者其指定的品种。一般情况下,收购商把种子的生意也顺带做了,以订单形式回收,向农户提供种子,收购鲜苞时扣掉相应的种子款。种子售价常常高出市场一般玉米种子的价格。农户只能接受,因为怕自己在市场上购买的玉米种子不被收购商承认。

  广东每年种植甜玉米约300万亩,而广东几个较大的鲜食玉米种子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足10%.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耿文调侃,“市场很大,就是没有生意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甜玉米产业从广东南海横沥发展并扩大。香港老板在横沥承包地大面积种植甜玉米并回收鲜苞,再运到他在香港的80个果蔬档口进行销售。当地农户种植香港老板发放的外国玉米种子,种出鲜苞由香港老板回收,同时一并扣掉种子款,这样的订单模式被延续至今。

  当时我国甜玉米种子尚处于初级阶段,从收购商手中购买的玉米性状优良,产量高、抗性强、口感好和高甜度,名声远扬,并随着甜玉米产业的扩大而形成一条独特的种子经销渠道。而种植甜玉米的大多是大老板或者合作社,“精打细算”之下认为高价购买收购商手中的种子也划算。

  “通过香港走私进来的玉米种子,在市场上可以卖得高价,有境外关系的人都赚了钱。”有业内人士回忆,随着鲜食玉米产业的扩大,种子走私变得频繁。

  在广东最为流行的还是“华珍”类型品种,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范斌说,各种类似华珍的品种均打上“华珍”、“台湾华珍”和“超级华珍”等字眼傍名牌,就能博得市场。

  广东省农业厅2012年在全省三打两建行动中共查处涉嫌制售假华珍玉米种子案件8宗以上,共查获假种500多袋(450克/袋),并将2名犯罪嫌疑人移交公安,在如此之大的执法力度之下地下市场交易依旧,不在门面销售即可逃过执法。

  巨额利润催生市场乱象

  自从国外甜玉米品种进入中国,我国育种家和企业就从未停止过对它们进行研究,甚至远洋过海到美国等地寻找优良组合和亲本。玉米的繁育并不需要很高的门槛,亲本可通过自交进行繁殖,别人的优势品种在国内自交分离提纯后和原种相差无几。针对国内市场巨大的需求,一部分人选择了最简单的效仿和山寨,获取巨额利润。

  以华珍为例,曾有人将制种基地设立在广东英德大湾等几个镇,起初几个镇的制种总面积不过200亩,几年间制种范围便扩大到整个粤北山区。惠州经营甜玉米种子多年的高生说,市面上涌现出不少“华珍”,打着“华珍”的名号或者套上相同名字的包装进行售卖。

  范斌说,这是一个畸形的市场,无论是通过审定的品种还是真是华珍品种,都需要打着华珍的名号才能卖得高价。即使它们在田间的外形表现几乎一样,甜度和口感等内在品质早已改变,这也是为何种植华珍多年的农户说华珍已不是当年的华珍。“市场上的‘华珍’类型品种都是东施效颦。”他认为,这是多年来选育者仅注重外观品质,而原有内在性状在选育过程中逐步下降甚至最后消失。

  但是,从制种基地购得的所谓进口品种让一些人和企业富了起来,也催生一个完整且巨大的产业链,中间巨额的利润是关键。

  在鲜食玉米行业中,华珍和京科糯2000分别是甜糯玉米的里程碑似的品种,但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有业内人士介绍,华珍进入中国的零售价为160元/磅(经销商利润不超过15元/磅),京科糯在广东的销售价为60/斤(经销商返利10元/斤),而两个品种在制种基地的收购成本不超过12元/斤,最低6元/斤,即使按正规渠道商的销售价折半零售仍有较高利润。目前华珍和京科糯的零售价均比刚进入市场时低了三分之二。

  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不少正规企业进入了造假贩假的行列,广东某种企负责人一直对自己当初没有涉及假华珍行列而耿耿于怀,“高额利润,很多人条件不如自己的都赚大发了。”(来源:南方农村报 文中范斌为化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鲜食玉米种子市场痼疾,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