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指标:选择指数和含水量
昨天在崖城举行了田间开放日和早熟耐密植玉米育种座谈会。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收获时含水量,问题集中在如何做到脱水快。大家基本形成共识,要培育早熟和耐密植的新种质,果穗上部叶片要少、短、窄、薄,苞叶刚好包住果穗(不过分长),灌浆后期苞叶松开,穗轴细长,收获时既测产,也测含水量。回到基地,我查阅了Hallauer著作“Quantitative Genetics in Maize Breeding” 有如下公式:
选择指数 = [(0.30×产量)+(0.69×容重)- (0.58×收获时含水量) – (0.33×茎倒伏)]
这是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选择实例。该州气候类似我国黑龙江省,重视品种的早熟性和籽粒灌浆脱水速度快。从这个指数可以看出,收获时含水量占有较高的权重。设产量为70,收获时含水量40%,茎倒伏40%,则减掉的负效应为36.4,而容重能够增加的数量很有限,所以选择指数必将是负值。按照这个方法进行选择,我们的大多数审定品种都不可能进入市场。
育种者要把功课做足,系统地进行选择,才能把品种的潜在风险降低到最小,必要时应研究和使用选择指数。目前基础研究缺失,国家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机构应该研究这些问题,否则怎么选择好品种?在没有研究选择指数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双因素二维平均值分析和双密度分析方法识别和选择优良品种。
北京市海淀区圈子里曾经流传一个呼声很高的品种,年年在黄淮海地区造成严重的茎倒伏,特别是2013年更是在河北省造成上万亩几乎百分之百倒折,却至今没有一个说法。这是区域试验机构和审定委员会失职,因为你们一直不研究应该怎么试验和选择品种。可以不追究潜规则,但至少技术问题要搞明白。品种试验和审定原本是技术环节,如今酿成悲剧,却没人担责,变成了官僚体制。
从第一段分析看出,玉米品种的穗位不能过低,但如何防止倒伏?要培育茎杆较细的品种。因为只有茎杆细的种质才抗倒伏能力强,而我们的多数品种比跨国公司的品种茎杆粗壮,这并不是好现象。 (作者:张世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