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张世煌)(此文在三亚曾被网管劫持和隐藏)
一、2014年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2014年国内玉米产业状况分析
201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707.6万公顷,总产量2.1567亿吨,比去年减少281.6万吨,减产约1%。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受旱导致单产下降。
2014年全国玉米饲料及工业消费均呈现下降局面。饲料消费受到上半年H7N9禽流感冲击、年中小麦替代玉米、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高粱及大麦等替代品进口量大幅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玉米饲料消费出现下滑。预计2014年玉米饲料消费为1.12亿吨,比上年下降300万吨。深加工企业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行业利润低迷,玉米酒精和淀粉行业开工率较低。预计2014年玉米工业消费量为5000万吨,比上年下降200万吨。
2014年国内玉米供需形势较为宽松,玉米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但受到国家玉米临时储备调控政策的影响,玉米价格比2013年呈现上涨趋势。从国内外玉米价格比较来看,2014年1-11月,美国2号黄玉米的完税后平均成本为1832元/吨,比国内销区玉米价格低667元/吨,进口玉米价格比国内价格低近30%。
由于国际玉米价格较低,国内玉米进口压力增加。但受到美国MIR162转基因玉米事件影响,我国2014年玉米进口量预计为250万吨,低于2013年320万吨的进口量,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乌克兰。由于玉米进口受阻,2014年我国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饲料的进口量猛增,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超过1500万吨,比去年增加1000万吨。
2.2014年国际玉米产业状况分析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美国玉米单产将达到10.9吨/公顷的历史新高,玉米总产量预计为3.66亿吨,比上一年度增长3.5%。由于全球玉米供给较为充足,全球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如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的玉米价格由2013年6月份平均614美分/蒲式耳降低到2014年11月份的375美分/蒲式耳(0.15美元/公斤),降幅高达39%。
二、2015年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2015年国内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受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2015年国内玉米需求难以出现显著增长,玉米供需继续保持宽松态势。此外,由于近年来玉米产量不断增长,国内库存数量大,进一步增加了玉米的市场供给。这将导致2015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存在下行压力。实际市场价格的走势将取决于国家的玉米调控政策。我国已经发布了2014年玉米临时储备政策,收储价格将与去年保持一致,预计2015年玉米市场价格将保持或略低于2014年的价格水平。
2015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将保持或略高于2014年的水平,但提高单产水平将是进一步增加玉米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需要持续发展玉米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拓展种质基础,培育适宜机械化作业和气候极端变化的新品种,加大种子技术创新;面向区域加强植保技术、生产管理和机械化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扩大规模化经营,将是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
2.2015年国际玉米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在2015年将继续回升,但是经济恢复的速度依然缓慢。例如,世界银行预测2015年全球GDP增幅为3.4%,比2014年高0.6%。其中,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分别为3.0%和1.8%,明显高于2014年2.1%和1.1%的增速。
预计2015年全球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将略低于2014年的水平。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能源等大宗产品价格处于低位,这使得对农产品的食物需求和工业需求增长都较为缓慢。此外,全球粮食、糖和棉花等众多产品的库存数量都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入玉米产业发展,带动产业技术发生深刻变革。高通量单倍体技术、分子检测等技术推动玉米种业科技快速发展,新品种选育朝着抗虫、抗除草剂、耐旱、适宜机械化作业和资源高效利用方向发展;植保科技、机械制造、农艺生产技术进一步向生物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并集成应用,推动玉米产业高效发展。
三、对2015年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全面评估玉米收储政策的影响
多年实施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加大了玉米种植户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并对下游生产企业的玉米收购、生产造成干扰,而且过高的玉米库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从长期来看,通过临储收购持续提高国内玉米价格的空间已基本没有,需要慎重考虑适时推出玉米差价保护补贴政策。政府需要尽量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国内玉米供需、价格和利益分配。对于国内玉米库存,特别是存放较长时间的玉米,可以通过竞价销售方式,以相对较低价格销售给下游生产企业,促进下游产业发展。对于玉米收储企业由于价格倒挂而导致的损失,应由国库补贴。
2.建立综合生产补贴政策、临时收储政策、贸易政策的产业调控政策体系
目前对玉米的国内价格和贸易调控政策更多只是单独考虑了玉米市场,而忽视了产品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中的相互替代作用和联系。2014年我国采取非关税性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了玉米进口,却导致玉米的替代性产品(如大麦和高粱)大量进口。建议总体考虑我国的农业政策性目标,以最小的政策和市场成本达到既定的调控目标。
3. 进一步加大科研和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玉米生产能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从长远看,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提高和成本下降的根本出路。因此,必须强化玉米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创新和推广,加大科研、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制度创新,以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对生产的根本性支撑作用。需要继续深化种业改革,提高国内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优良玉米品种、合理密植、测土施肥、免(少)耕、深松改土、秸秆还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4. 强化对2015年全球玉米供需变化的监测
经过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的价格大跌,全球玉米处于低位,这对玉米生产,特别是没有农业补贴和保险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将产生负面影响,全球农业生产的趋同性和价格反应上的滞后性将加大玉米价格波动风险。此外,气候因素始终是影响全球玉米生产和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全球玉米供需的变化监测和分析,前瞻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对于我国防范相关风险、保障国内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 加强玉米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生产发展能力
面对新时期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方式转型需求,在玉米生产和加工技术方面,应以“一机两改一保障”为原则,以全程机械化为核心,带动品种改良和土壤改良,面向主产区加强病虫害防控,促进农机农艺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配合,提高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育种与种子研究上,继续实施科企合作育种战略计划,调整育种思路和育种方向,培育原创性育种新材料,集成与创新育种技术,加大新产品创制。以机械化为核心,转变我国玉米品种选育、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方式。加强玉米种质资源抗病与抗逆性的综合评价和跨区域评价。加强玉米生产和产后加工及储存技术的研发和升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