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发表于 2016-11-4 09:32:02

小麦育种:捷径走得也艰难

作者:麦S

      小麦育种有没有捷径?

      当一个推广品种(包括新审定品种)的三个以上的病害(譬如北部麦区易发的条叶锈和白粉病)都表现有较高的抗性,特别是小麦白粉病表现高抗和免疫时(只有高抗或免疫的类型杂种后代抗病性才表现显现),我们很多组合的配制就会容易起来,甚至在不做人工诱发的条件下(基于这个三种病害的抗病性都为显现遗传表现)也同样能够得到较多和较好抗病杂种后代个体,我管这种模式叫做“一个品种或材料解决两个或三个抗源问题”的组合模式。它能够避免更多的劣质基因掺入到组合中来,同时也缩短了组配年份,让组合的背景更加的清晰和简单。

      首先说我们为什么要在推广品种或新审定的品种里边寻找抗源?

      我们知道,小麦由于存在着多倍体杂交优势不强的现象,需要获得杂交优势较强组合的根本在于所利用的两个亲本产量和农艺性状不能太差,如果当亲本的一方具备我们所需的目标性状但产量和农艺性状较差时,即使是我们在杂种后代中获得了“目标”性状的个体,在大多情况下其产量性状会被拉下来,最终导致组合和选择的失败。大量的成功组合经验也逐渐在证明着这一点,所以没办法,抗病亲本或材料并不少,但能够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并不多。

      亲本抗病性信息的来源是什么?

      现在我不知道比我更高级的育种单位或个人的材料抗病性信息来源是什么,但我的信息来源就是品种的审定报告这一个。搜集材料过程中,我也获得过一些从其它途径得来的抗病材料,有些还标明有什么什么新鲜抗源等的说辞,但很多抗病结果并不都可靠,又局限与我们自己不想找机构去做些鉴定的份上,一来二去这些材料也就没有具体下文了。细想起来,没有被利用上或利用好的根源还是缘于这些材料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太差所导致。当然,这样的材料也并不都没有做下去的可能,但要做下去,需要我们年轻、还要求我们有基本的经济实力才行。利用推广品种和新审定的品种就不同了,这些品种都有较详尽的资料,包括抗性以外的较综合资料,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将组合配制的更加完美。而即使这些品种(材料)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时,肯定也不在“致命”的范畴之内,都是可以改造的。

      捷径也不都好走!

      毕竟一个品种能够同时抵抗两种以上病害的数量不多,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在依据亲本自身的抗病种类在组合时进行必要的调配,也就是将炕两种或以上不同病害的亲本组合在一起,图得它们后代优良个体至少有一个病害是抗的。

      另外最糟糕的问题是当我们搜集到“理想”的抗源并同其配制了不少组合后发现,这个材料(品种)的抗病性不像品种审定公告或材料中介绍的那样,它不抗了!甚至一共三个病害有两个都出现了感染……抗病性是这样材料的“目标”性状,当“目标”性状出现问题时,这些组合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就像是照片中的杂交穗,这个母本标注的叶锈是免疫,白粉病也是高抗的,但二者的病害反应型都到了中感,这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的发病结果,那么如果是人工诱发呢?可能早就完蛋了!这种情况,我不敢去怀疑人家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的问题,所以只能在我们自己这里找出处,但出处在那里,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的实力需要提供,该人工诱发一下时就种植个诱发行接种诱发一下,那怕是隔年也行啊!

      有些品种在品种审定报告书上说说某一个病害是高抗或免疫的,由于实际表现与材料介绍的不一致,这就逼迫我们不得不去查看一下其两个亲本的抗病资料,结果我发现,两个亲本最高的抗性反应是中抗,这样其后代的高抗或免疫反应就不可能了。为了这个问题,我怕我弄不清楚,还特地咨询了杨作民先生,他是这方面的真专家啊!杨先生告诉我,这种亲本中抗后代出现高抗或免疫的现象绝对不会有的。

      所以,资料和材料本身的真实不虚也就显得很重要了。

      下图:我在收获杂交穗时,发现叶锈免疫、白粉病高抗的母本叶片上的叶锈菌斑还这样鲜活呢,当时挺失望的——做了不少的杂交啊!



      下图:叶片上的白粉菌也依稀可见,它们的抗性反应呢?



      下图:青枝绿叶的杂交季节母本表现——这时抱有的是希望,做着也起劲儿!



      2016年10月31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麦育种:捷径走得也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