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光联:中国种业发展与展望
新浪农业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邓光联作演讲。
新浪农业讯2009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广东农业良种示范展示会于25日在广州召开。本届博览会是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性种业盛会,得到国家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种博会展览面积10000多平方米、标准展位278个、展出种子种苗、育种设备、种用农药、种业技术、宣传媒体等五大类二十项内容。地展面积达250多亩,种植展示4799个品种,同期将举办2009中国国际种业高峰论坛。新浪农业频道对本届国际种业高峰论坛做全程图文直播。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副理事长邓光联作了《中国种业发展与展望》的演讲。
邓光联:谢谢大会主办单位,谢谢我们执行主席给我这个机会,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种业发展与展望,想从三个内容考虑,第一个是中国种业30年的回顾,第二个是中国种业发展分析,第三个是中国种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一个中国种业30年回顾,为什么讲30年,一个是中国种业的起步是30年,第二个,改革开放是30年,把30年我们作为一个总结,为国家分析行业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我们把30年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产业形成阶段,从78年到95年,第二个是专柜发展阶段,从95年到2000年,第三个是产业化发展阶段,是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产业形成阶段,78年的时候改革开放开始,也就是种子产业的起步,有三个特征,第一个建立了指令性种子生产经营体系,第二是建立了种子管理制度,第三个杂交技术应用取得了初步成就。第一个是建立了指令性种子生产经营体系,国家和省、地、县相继在种子局和各级种子站的基础上成立了2700多家种子公司,2000多个种子极地(原良种场),近6万个乡镇供种站,当时提出了“四化一供”,就是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供应良种形成的体制。取代了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征。
第二个是建立了种子管理制度,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种子管理条例》,1991年农业部发布了《实施细则》。
第三个是杂交技术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二个是专柜发展阶段,95年到2000年,有四个特征,第一个是种子工程启动,第二个是种子市场开放初现端倪,第三个是确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第四个种子科技贡献。
种子工程启动是1995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种子工程,在这期间,国家投资了30亿,相继建成了一批国家良种中心,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等等,这是我们基本建设的一些进展。种子市场的开放,97年,农业部要求各级种子公司与管理分开,以改变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状况,种子管理和种子经营分开,开始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非计划的种子生产经营市场,这一时期,许多国际指明跨国种业公司纷纷进入了我国。第三个是确立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农业部制订了实施细则。第四个种子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
主要成效,这几年初步构建了产业发展体系,第二是形成了统一竞争市场,第三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第四是提升了总体竞争力。
初步构建了粘液发展体系,一个是种子产业的基础法律制度已经确立,初步建立起上下一体的种子管理体系,企业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自主、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第二是形成了统一竞争市场,在《种子法》和2006年国办40号文推动下,原有指令性生产经营模式被彻底打破,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基本形成,确保了企业的自主生产经营权。
第三是促进了农业发展,30年来,共育成各类农作物品种4000多个,促进了农作物产量大副提高,粮、棉、菜、果等主要农产品总产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促进粮食生产先后迈上7000亿、8000亿、10000亿的好成绩。
第四个是提升了种业竞争力,种子市场已经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资本在种业上的投入,增强了种业的资本实力,企业已占到玉米品种创新12强的87%、水稻品种创新15强的67%,企业已经成为玉米、水稻品种的创新力量。市场价值不断扩大,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
第二是中国种业发展分析。
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我不多讲,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土地减少,中国人的粮食要靠自己解决,种业发展需求,我们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有地区性,我们的国家这么大,地域辽阔,地区性、多样性,也需要多品种,其次是产业安全,种业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是农业安全的先决条件之一,营造利于做大做强的机制、环境、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中国种业发展问题分析,有这么四个问题,第一是产业过渡分散,集聚进程停滞,研发能力不足,创新主体不到位,发展环境欠佳,管理职责不高。第一个是产业过渡分散,我们国内有8千多家企业,这是多、小、散,这是我们主要的特点,我不详说了。第二是研发能力不足,
第四个是管理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执法主体多,职责定位不清,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监管不力,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市场化进程,政府的宏观兼管和公共服务职能还未能很好发挥。
第三个是中国种业发展的对策,我讲三点,总体目标,在新形势下推动民族种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促进市场开放、保障企业自主生产经营和加强政府宏观指导的方针,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市场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企业实力,逐步形成竞争有序、管理规范、保障有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种植产业。
发展目标,我们想到2020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5%,杂交作物种子商品率稳定在100%,常规种子商品率稳定在60%以上,良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50%,培养一两家民族种子企业跻身全球的种子行业。
对策建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种业管理体系,实施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提升科技创新力,主要是考虑加大国家投入,完善国家投资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第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吸引“小而全”的企业结构模式,健全管理体系,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种子执法体系,建立起相对集中的种子技术服务体系,通过新一期种子工程,对我们区市站,县一级的检验场所,大型种子公司的繁种基地让国家来发展,实施政策上,继续执行生产经营种子免征增值税政策,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免征所得税政策,建议在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范围中,对种子生产经营项目给予明确,出台税收、贴息、投资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探索制种企业和农户补贴机制,提高制种组织化、专业化,稳定种子生产基地,确保用种安全。
第四个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开展对《种子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的调研工作,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秩序我们明年要把保护合法企业,要进行查处,加强行业自律。
由于时间关系,我大致讲了一下,谢谢各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