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发表于 2022-10-12 08:27:52

种业杂谈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北学苑 ,作者白俊杰

      1)近几年国内育种老师的育种水平整体较前些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品种重大缺陷造成大面积减产的事件在减少。

      2)育种主体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单项技术服务公司特别是单倍体服务公司的出现,让很多育种老师拉近了与大公司、科研院所的育种资源差距。使一些在思想、体制上较为灵活的育种家加快了育成品种的速度。

      3)审定品种四个位点差异的要求会使50%的品种淘汰,2021年结束审定程序,审定品种是以2个位点差异最为最终判定结果。国审、国家级联合体参试品种中2个位点以下差异品种淘汰率为25%,参考这个数据,4个位点的差异要求参试品种淘汰率不会低于50%,越往上越难。DUS、转基因检测又使一大批品种达不到品种审定要求,50%的参试品种淘汰率已成必然,这还不包括抗病性鉴定不过关的品种。可以预见自2023年起,国审品种数量会大幅减少。

      4)国家对种业的重视和扶持程度持续加大,种业市场流通领域、制种基地规范管理等方面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合法品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对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案件的高压态势,使拥有繁殖材料、杂交种知识产权并且品种畅销的种业企业尝到了甜头。2022年国内某知名种业企业收取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近亿元。近期又惊爆出单品种经营权转让费号称高达2000万的传闻。种业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申报积极性空前加大。高质量品种育种家未来就是银行家!

      5)育成一个玉米品种从选系到审定需要8年以上时间,多变的气候状况或区域耕作习惯让一些品种刚审定就遭遇不适应极端天气或胁迫压力,适应性缺点放大,刚面市就面临淘汰。如何让被判了死刑的品种起死回生,成了一门技术活,如某16、某99就是典型案例。种业营销不是简单的卖种子,种业营销也是门技术活。

      6)评价一个品种是否值得推广,除了数据分析以外,眼缘也很重要。戴眼镜的专家大叔永远没有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网红小姐姐粉丝多。流量经济下眼缘就是看颜值,颜值高的品种销量容易做大,容易成为大品种。品种产量是内涵,但很多人一眼看不穿;颜值是表象,有眼缘就喜欢,经销商和种植户就买单。很无奈但很现实。

      7)品种的鉴评和考察是门经验活,必须熟知各地气候状况、播种习惯、水肥管理、播期差异、点次区别等多因素的关联关系。只要才不会在品种鉴评中与好品种失之交臂。

      8)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多变的气候条件和对套包侵权的重拳打击,加上品种制种量大,让某3、某909一跃成为区域大品种。路能走多远,最终拼的是综合实力,祝各位专家、老师都有好运气!

      9)同时在东华北、黄淮海、西南、西北四大玉米主产区表现都好的品种开始出现。

      10)转基因最终会成为普惠技术,常规育种才是永恒的主题。

      11)只有深有感触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种子处理的重要性。可以挽救一个品种,也可以害死一个企业。

      12)中型的种业企业最难!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各省新成立的种业企业集团,拥有政策、资金、人才、人脉、品牌影响力等诸多优势,推品种、做事情顺风顺水。偏向营销型的小企业小而精,定位准,灵活度大,运营成本低,利润率高,区域为王,活的很滋润。中型企业就像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一群人要养活。投科研找死,不投科研等死;拼营销费用大,不拼营销货滞销。希望所有的种业企业都像万科那样,最早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反而活的最滋润。

      13)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每个企业或育种家维护自身的权益,保护繁殖材料的知识产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建议不能故步自封,禁止别人使用。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在分享中享受一定比例的收益,通过材料交流育出更多优秀的品种,才能真正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种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