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超高密度闹剧何时休?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北学苑 ,作者廖勇兵众所周知,玉米是一个群体性的异花授粉作物,适当增加其密度有利于其整体产量的提升,但是具体应该将其种植密度定格在何处却没有一个定论。
就目前而言,我国玉米的整体种植密度,新疆应该是处于最高水平,大田种植的密度平均在7000株/亩,而且由高密度所带来的高产量也让新疆的整体产量水平较其他生态区域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此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新疆玉米的高产虽然与高密度有关,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新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春夏两季光热资源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机械化水平高(保证适时播种及时收获及田间管理)、滴管覆盖面积广(最小限度地靠天吃饭)、合理且优良的水肥灌溉条件(保证了水肥的最大利用率)也在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新疆玉米高产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所造成的,而不是仅仅一个高密度种植。
说到高密度种植,那就要理一理何为高密度?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的结果,相对于3000株/亩,4000株就是高密度,同样的相对于西北地区普遍的5500—6000株/亩,新疆的7000株/亩就是高密度,而超高密度则必然在高密度的基础之上还要再上一个台阶,相对于新疆地区普遍的7000株/亩,若是某个品种能耐密植到8000株那这个品种就是超高密度种植,若是能到9000株/亩甚至于10000株/亩呢?我觉得那不是超高密度种植,而是一个笑话。恰恰这个笑话在现如今的新疆愈演愈烈。
玉米的产量由哪些因素构成?有效穗数?穗粒重?容重?这是传统的认知,其中有效穗数更是在某些知名专家的推波助澜之下成了新疆超高密度种植的尚方宝剑,比如今年我所在的地区(兵团第七师),邀请了某知名专家,一顿夸夸其谈,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也如获至宝,立即上马,硬生生把密度推上10000株/亩甚至更高,完全不顾其他。而在新疆的其他区域今年也出现了不少完全不顾品种特性而盲目超高密度种植的现象。
而我认为传统的玉米产量因素构成有些太过于片面,产量因素应当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品种、其二环境、其三管理,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再好的品种,在不适宜的环境、低水平的管理条件下,很难高产;同样地环境不适宜再好的品种也是白搭;品种好、环境适宜但是一通胡乱操作也不可能发挥品种的优势,所以要想玉米高产,应当是因地制宜、良种良法,而不是去一味地追求密度。
既然当前超高密度种植能大行其道,那有哪些好处呢?种子企业得利,本来一亩地播种6000—7000株用种量在3公斤,那么播种8000—9000株用种量就在将近4公斤了,一亩地多卖1公斤,十万亩地就得多卖100吨,真可谓是获利多多,越密越多。
农资经营者得利,密度越大,水肥需要就越多、病虫害更易发生,相应地农资需求量就越大。
“专家”得利,种子企业、农资企业要想把这条发财路维持住,自然就需要更多地专家来对老百姓多多忽悠,“专家”一来起不得吃吃喝喝拿拿?
多方获利,唯独种地的老百姓不获利,还在“忽忽悠悠”之下乐乐呵呵,何其哀哉。
超高密度种植有哪些坏处呢?
水肥供给不良:要知道新疆的土壤条件整体是偏低的,特别是兵团地区,很多是在戈壁滩上开垦的荒地,压根就没土壤肥力这一说,全靠后期的化肥投入,密度上去了,水肥条件跟不上(多投入成本太高,而且也没有一个相对应的施肥方案,全凭感觉),僧多粥少,如何能高产?
抗性降低:密度增加,相应地株高穗位也会增加、个体茎秆变弱,无论是抗倒伏能力还是抗病虫能力都下降,而恰恰新疆很多地区秋季正是多风季节。
授粉结实不良:很多品种本就不适合高密度种植,穗上叶片宽大,松散,稀植时没有问题,而密植之后叶片搭叶片,密不透风,花粉都落不下去,造成授粉不良,凸尖较大,影响产量。
那是不是故步自封,按照当前的种植密度长久下去就万事大吉?那也不是,作为一个育种者或者是农业工作者要做的应当是“大胆试验、谨慎推广、稳步前行”。
大胆试验: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对现有或自有的品种、品系、材料进行不同密度的试验,这一项工作很多行业工作者都在做但更多的是没有做,在试验田中莫说是9000株10000株的超高密度,就算是十万株每亩亦不过分,在密度试验的同时还应探索出相应品种不同密度的水肥搭配,以及不同密度之下的优缺点以便于将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而不是以一点之特殊来涵盖不同的区域。
谨慎推广:哪怕是已经摸索出了一条比较成熟的密度方案,在大田推广中也应当谨慎行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要知道办公室里一拍脑袋的决定可能会是数十万百姓倾家荡产来买单,更不应该诱惑百姓“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稳步前行:既然适当增加密度对增产有优势,那我们就应该一步一步去探索,争取把每一个品种最适宜的密度、最高的产量、最大的优势挖掘出来,更好地为发展玉米行业做出贡献。
网上有句笑语叫“钱没了可以再挣,要是良心没了就可以挣得更多”,在此呢,也希望我们的同行业工作者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要一切向“钱”看。
很多没来过新疆的老师可能对于8000株/亩及以上的密度很难想象出在大田之中是何等场景,我想用一堵墙去形容可能刚刚好。关于玉米种植密度这个话题,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不尽全面,想了很多,临到落笔却不知如何去书写,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来源:南北学苑廖勇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