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发表于 12 小时前

72%玉米命系两家:谁偷走了农民的“奶酪”?

      近期,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召开了一场关于化肥与种子行业竞争的听证会,这一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会议的焦点是农业供应链的集中化,特别是在种子与化肥市场上,少数跨国公司主导了市场定价和生产。这些公司的技术创新虽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却也让农民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愈发被动,面临着日益增高的成本压力。作为农业生产者,美国农民的日常困境,成为了此次听证会的深刻主题。

      农民:无力应对“价格掌控者”

      在听证会上,多位农民代表直言不讳,指出他们如今几乎“没有选择”,无论是种子、化肥,还是其他农业投入品,价格的制定几乎由少数几家企业掌控。诺亚·科佩斯,来自爱荷华州的农民,坦言:“现在的农业现实是,我们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随着化肥成本的暴涨,许多农民已经将磷酸盐化肥作为“最低限度使用”的肥料,尽管它在许多作物的生长中至关重要。科佩斯还提到,技术革新虽然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但其带来的技术使用费和专利费用却让农民的负担加重。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间,两家种子企业占据了72%的玉米种植面积和66%的大豆种植面积。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氮肥市场四家公司的集中度为77%,而钾肥和磷肥市场则完全由前四大公司控制。这种市场高度集中的状态,令农民几乎失去了议价空间,也使得他们的利润在行业巨头的挤压下不断缩水。

      专家:市场集中度加剧农业危机

      与农民的声音相呼应,经济学家和专家也在听证会上表达了深刻的担忧。戴安娜·莫斯,进步政策研究所的副总裁,强调了市场集中度过高带来的隐患。她指出,高度集中的市场往往滋生反竞争行为,价格透明度低,农民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种子、化肥等关键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几家跨国企业的垄断行为。

      莫斯还提醒道,这种“价格垄断”不仅对农民不公平,也影响了农业领域的整体创新。科技本应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成本,但当市场被少数企业垄断时,创新的红利常常只会流向大型企业,而非广大的农业生产者。

      企业:市场环境的两面性

      面对农民和专家的批评,化肥与种子行业的代表也在听证会上作出了回应。科里·罗森布施,化肥协会主席,表示,化肥作为全球贸易商品,受到全球供应和需求的影响,价格波动往往超出美国市场的控制范围。

      此外,随着玉米等高需肥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化肥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对于种子企业而言,市场的整合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约翰·莱瑟姆,来自爱荷华州的独立种子企业总裁,表示,跨国公司的市场控制力使得他和许多类似的独立企业难以生存。

      在他的企业中,专利费在过去五年中显著增加,每袋种子成本的约70%用于支付这些费用,而五年前这一比例仅为42%。莱瑟姆指出,种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专利的加剧,导致农民不仅要为“最新”技术支付高昂费用,甚至需要为过期专利支付同样的技术费。

      然而,莱瑟姆也表示,虽然市场的集中度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价格缺乏透明度的问题。对于许多小型种子公司来说,这种现象意味着他们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使得农民面临着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压力。

      政府:政策回应与解决之道

      作为此次听证会的主角之一,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解决方案。他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取消对摩洛哥磷酸盐征收的进口关税,并推动《化肥研究法案》的通过,以加强对化肥行业的监管。

      格拉斯利强调,政策目标不仅仅是推动农业创新,更要确保“公平、透明的本地竞争”,让农民在购买投入品时能够拥有真正的选择权。

      在政府和立法者的眼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反垄断执法,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并通过改革现有政策,为独立种子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格拉斯利在会议上指出:“我们想要更高的产量、更健康的土壤、更优质的产品,但我们也想要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确保农民能从市场中获得应得的利益。”

      未来展望:平衡创新与公平竞争

      通过此次听证会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行业的困境不仅仅是成本的上升或技术的滞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的不透明、竞争的不充分,以及农民在产业链中愈发弱势的地位。

      技术进步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推动农业创新,又能保证农民的利益,是当务之急。如何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农业领域的监管,尤其是在化肥、种子等关键投入品市场上推进公平竞争,已成为美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而这场关于农民权益、行业垄断和市场透明度的辩论,也将成为全球农业供应链改革的重要参考。

      来源:农场杂志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72%玉米命系两家:谁偷走了农民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