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5-20 10:53:59

刘石:种子产业的风险因素

农业产业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投资回报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风险也是容易控制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无论如何跌宕起伏,人们毕竟还是要吃饭的。这话听着有道理,但实际未必。

    农产品的生产量大,生产周期长,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的生产过程受环境影响明显,产品保质期有限,也不易储运,再加上各地政府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实施严格管控,生怕拉动了当地的消费物价指数,…农业产业要想摸索出一套盈利模式,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种子产业一直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它是农业生产的“内因”,犹如电脑,手机中的“芯片”;其它的因素,如化肥、农药、农机、灌溉等,不过是些“外因”而已。但是,即便如此,种业依然不能够摆脱农业产业高风险、低回报的宿命。

    与其它行业相比,种子产业的“额外”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责任风险:作为特殊商品,农作物的种子没有替代品,它关乎社会稳定和民生,必须保障供应。种子产业的社会责任如此重大,却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可供支配,也缺少投资回报率作为支撑;

    2、 从业风险:种子的生产和种植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受外界因素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但是,一旦出现种子的质量问题(当然包括假种子等坑农事件),一般面临的是群体事件。出于保障社会安定的需求,与事件有关的相关责任人员也面临各种处罚,甚至包括刑罚。所以,种子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高,回报低;

    3、市场风险: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保障供应的思路,农作物种子价格普遍偏低,利润微薄。在正常的年景下,种业也只是微利,在差的年景下就只能是自认倒霉了。这就使得种子产业的盈利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差,自我发展能力极弱;

    4、生产周期风险: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种子产品的销售和为了来年准备的种子的生产必须同步进行。产品的表现在当年一旦出现问题,生产计划无法调整,必须按期完成,农民的制种款也必须付清。其结果也自然可以相见,只能是造成来年产品销售的大量积压,并很可能最后拖垮公司。中国种业当年的“大鳄”之一,“长城种业”,就是因此而破产倒闭的;

    5、产业周期风险: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 – 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这一客观规律就决定了种子产业投资的时间长,回报慢,中间的任何变数都会增加投资风险。

    正式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本人认为,中国的种子产业是一个相对风险高,回报低的一个产业。以本人的观察,种子行业企业在过去的十年是属于一个净亏损的产业。在十年前种业改制之初,全国各地的数千个种子公司都有相当数量的国有资产,现在已经踪迹寥寥了。种子产业所使用的基本技术和设备在过去十年间没有得到提升,种子产业化进程更是止步不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悲哀和警醒的现实。

    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中国的种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境地,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极不匹配。这并不是谁的过错,而是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原因。这也是中国种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共同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种业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关头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石:种子产业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