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0-9-14 08:30:43

河北乐亭:谁让8名基层农技人员身陷窘境

河北乐亭:谁让8名基层农技人员身陷窘境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瘦高,黑红脸庞,42岁的女农艺师吴瑞敏被同事们称为“大姐”。她已经3年没有领过工资,“就连生活费都没有拿到一分钱”。

“没拿到一分钱,那是因为她们不要啊。政府已经把钱拨下来了,她们就是不领。”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农业中心(即县农业局——记者注)王副局长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说。

与“大姐”一样境遇的基层乡村农技员,在乐亭县一共有8位。她们都来自乐亭县农业科技研究所。

“国家优质棉基地”的日暮

农科所距离乐亭县城25里地。20年前,河北农业科学技术师范学院作物栽培专业的大专生吴瑞敏背着包,骑着自行车,到这里报到。

“我们8名农技干部,都是从庄稼院里走出来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毕业分配,我们希望留在县城,但我们去了25里外的武园。即使如此,我们并没有觉得‘悔不当初’。我们以农科所为家,扎根基层,安心工作,十几年、二十来年,在农技推广战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着青春。”

记者看到,农科所2007年1月上报县里的材料显示,1982年~2000年,乐亭农科所作为重要参与单位,选育推广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辽棉9号、辽棉13号。1994年以来选育的“中棉39号”,至今仍在河北、江苏、山西等地被推广种植。

当地农民还记得,曾经每个收棉花的秋天,棉农的长队能从收棉站的大屋一直排到百多米外的大门口,熙熙攘攘。一溜儿八九间的“棉检室”、“棉农休息室”,常常坐满了人。

约有足球场大的露台上,“一排排堆的全是新收的棉花,堆得比人还高,要用梯子才能爬上去”。几根两米多高的粗铁管横亘全场,管身上分出支管,将大团的棉花吸进去,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加工车间。车间是在1985年由农业部基地处投资60万元、河北省财政厅投资70万元建成的。它是河北省首家良种棉轧花厂及泡沫酸棉种加工车间。

而今,农科所大门敞开,两米多高的院墙内空荡荡的,偶尔一两声鸟鸣,穿堂而过。“棉农休息室”玻璃破碎,门前杂草丛生,“铁将军”把门。

露台荒芜,空架着的铁管锈迹斑斑,只有一堆堆借放的木材。车间烟囱早已不冒烟,跨过门口几堆发芽的白萝卜,透过破窗,还能看到里面放着几层楼高的废弃棉花加工设备。

在农技员做实验和办公的小楼门口,一排落满灰尘的奖牌格外引人瞩目:1987年、1988年被河北省农业厅授予“全省种子工作先进单位”,1990年、1991年获河北省种子公司棉花种业实力竞赛“双春流动红旗”全省第一名……

另一名女农艺师叫张晓梅,比吴瑞敏小1岁。她家离开县城又有30里地,每天骑自行车往返55里。到了单位,每天由50多岁的老技术员带着“钻大棚”,给农民看作物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早上8点到晚上7点,农忙的时候就要跟着农户的时间转,不可能有固定的时间上下班。”张晓梅回忆说。

在她们工作的期间,乐亭县被国家和河北省定为“北繁南用播棉种子基地县”,获得“国家优质棉基地县”的称号。当时的农科所老所长魏焕杰被聘为河北省棉花技术顾问。

“可以说,乐亭从传统的农业大县向全国农业先进县的跨越中,我们也付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心血汗水。作为庄稼院的孩子,我们引以为自豪。”张晓梅很强调自己的身份,“我们无愧于国家正式农技干部。”

材料记载,1987年至1993年,乐亭县的良棉种子年经营量从400万斤增加到780万斤,销售范围遍布全国7个省产棉区,创造社会效益10万元。

据老干部回忆,在最辉煌的几年,农科所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有盈余上交财政,“养活农业局”。

“职能全被收回去,人全被落下了”

1991年,河北省财政厅规定:“凡有条件组织收入的农口事业单位,都必须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不改变原来的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事业性质和任务。”规定可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或者“比例上交,超收分成或超收全留”。

根据乐亭县编制委员会文件,“乐亭县棉花种子公司与县农科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不另增编制和人员”。武园农科所成了领工商营业执照的事业单位。

但进入新世纪后,乐亭县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由“粮棉大县”变为了“果菜大县”。据农科所的老干部回忆,从那时开始,所里的棉花业务“举步维艰”。

2007年,没等吴瑞敏她们准备好,又一次变革到来了。

她们向记者出示了国务院省市三级政府关于行政部门下属种子公司改制的政府文件。这3份文件都明确提出:“农业行政部门所属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与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的合并,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2006年下半年,工商局不再给农科所的棉花种子公司检验营业执照,农科所不再具有经营职能。

与此同时,县农业中心收回了农科所的资产和农技服务等工作职能。农科所205亩试验田包给个人,收入也归农业中心。省里每年下拨的实验经费也被农业中心一并收回。

“把我们的分析天平也收走了。”吴瑞敏说,“那是精度很高的,普通天平能0.01克就算很高了,它能精确到五万分之一克,配给种子脱茸的泡沫酸溶液等都会用到。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用。”

对于农科所的43名在编人员的安置,乐亭县人民政府和县农业中心2007年12月出台了《武园农科所工作人员择岗安置实施办法》。根据办法,吴瑞敏等8人属于具有大中专第一学历的毕业生或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办法对他们的安置是:选派到瓜、菜种植专业村或基地任农业技术员,期间享受已派的“三支一扶”人员待遇,由县财政负责缴纳社会保险(不含个人部分),每月发放700元的工资,一定3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后可再续签协议。

吴瑞敏她们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置。张晓梅认为:“我们是在基层工作多年合格的有能力、有经验的国家正式农技干部。我们都是通过国家统一招考分配的,干部编制。”

“农业局把我们的职能都收回去了,但把我们的人都落下了。”张晓梅说。

政府愿给的是钱,她们要的是工作

乐亭县农业局王副局长是农科所改制时的工作组组长,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明了情况:“她们曾多次反映,各级信访办都已经接待了很多次,但这事都已经确定有结论了。”

王副局长说:“农科所是事业编制的自筹自治单位,因为棉花种子市场不太景气,大伙发不起工资,只能交着养老保险、发100多元的生活费。县委县政府开会研究,对他们的情况分流安置。3年前改制的热潮非常大,农科所的情况完全可以改制,比如买断工龄等做法,但县政府考虑这部分人的利益,就提出了保留事业编制,政府继续给你交养老保险这样的待遇。”

“而大专院校毕业生,也有分流,而且在单位缺员的情况下,可以择优录用。如果几种安置方法都不愿意,就每月发170元的生活费,政府为你继续交养老保险,事业单位身份不变,自谋职业。这个钱年年都拨下来了,就在财政存着呢。”

“她们为什么不领?”记者问。

“当时共有40多个人,其他人全都同意了政府意见。她们就是对政府这个安置不认同,她们认为如果去领了钱就是认了,她们就是想进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王副局长说。

吴瑞敏她们拿出了国务院、河北省、唐山市先后下发的《关于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三级政府文件规定:“科学核定编制,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

2008年的《唐山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中也规定:“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事业单位要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

“我们认为,按照三个文件精神,对待我们正式国家农技干部是应该先‘归宿’后‘发落’,就是按文件规定合并到种子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张晓梅说,“何况县农业中心现在非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一半左右,真正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三成。”据记者了解,乐亭县2007年曾下发文件:“农业局增加21个编制,在系统内调剂。”

对于怎么解决问题,王副局长感到有些无奈:“我们只好继续做工作。她们可能就是攀比,因为和她们同批的人有的分到了县里机关,现在待遇比她们好。当时她们分到了农科所这个自筹自治机关,经济条件相当好,比别人挣得多。现在发不起工资了,这部分人就心里不平衡,我们都解释过多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组织与制度室主任苑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上世纪80年代,基层农技人员很‘吃香’,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这个群体的境况在‘走下坡路’。”

苑鹏认为:“农技人员靠掌握的技术是不能独立谋生的;让他们自谋职业,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吴瑞敏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们想要的是继续工作。

“你们研究所长期主要针对棉花,现在如果换成瓜果蔬菜,是否会存在业务障碍?”记者问。

吴瑞敏回答说:“不存在障碍。原来所里主要是研究培育棉花,但果树等其他作物也都涉及的,比如研究培育过葡萄、茄子、黄瓜和西瓜繁种。”

采访结束时,8个人中年龄最小的夏云认指着身旁的新楼告诉记者:“这都是给下乡大学生新盖的楼,我们在农口干了几十年,现在却没着落了……”(庄庆鸿 陈兴忠)

发表于 2010-9-19 11:29:36

我藁城市种子公司同上边说的一样,农业局原局长说市长不让改动,市财政没钱,没编制,可是各部门一把手子女在07-09年每年安排一批财政开支工作.原局女儿安排到行政法部门.天理何处寻

发表于 2010-10-29 09:46:03

河北省藁城市也是如此而已,没人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乐亭:谁让8名基层农技人员身陷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