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标题:
中国种业技术落后世界至少30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嘉宏
时间:
2012-11-14 08:35
标题:
中国种业技术落后世界至少30年
刘石:中国种业技术落后世界至少30年
谈到刘石,有这样一种说法,他是继袁隆平和李登海之后,又一位在种子行业声名鹊起的标志性人物。从孟山都的抗虫棉到先玉335的成功实践,从18年的外企生涯到隆平高科(000998)14个月的民企任职,每一次出现、每一次转变,刘石都带给这个行业一个振奋的惊叹号!有人称他是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而当吾谷网记者真正与这位种业达人对话,“中国不会出现孟山都之类的巨型农企”、“中国种业技术落后世界种业至少30年”、“中国种业很难出现垄断者”……每一个观点的迸发与阐释,让笔者看到的刘石,则是基于整个种业研究发展的理性实战家。
种业产业尚在萌发期
2012年11月底,中国种业代表团61位种业领域的核心代表即将赴美考察。刘石亦是其中一员。“这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中美种业交流活动,看到国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前沿的科技形态,对于国内的种业发展而言,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尽管目前国内种业生产型的公司不断增加,但从整这个种业产业的发展而言,相对国际种业的发展水平,依然有很大的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所有的生产细节及关键环节,更源于整个系统的差距。”刘石坦言:“首先,相比其他产业,因为中国农业领域的开放时间是最晚的,种业又是农业里开放最晚的。因此,种业本身和国际接轨的速度最慢,和国际信息沟通的机会最少,造成了目前中国种业和世界的差距就很大。其次,农业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体制改革也很难推进,农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形成了一个根本的弊端:土地没人长期的养护,只有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才会真正的关注它、养护它,所以现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才是目前很多农业、种业问题解决不了的根源。”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农业人才匮乏,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其他产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这对于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企业对接国际市场的时候,都显示出极大的发展瓶颈。“当然,这也正是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体制、人才、开放度的不断改进,将会有更多优秀种业企业出现,整个种业的市场潜能还是亟待开发的。”
国际种业巨头PK国内种业企业
如今,对比各个产业的国内外差距,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像种业的国内外对比差距之大。谈到这种差距,刘石直言,“国内种业的发展至少落后国外发达国家30年。”
产业链生态圈,对于整个国内种业的现状而言,还是一个理想状态。从研发育种、生产、营销、后期维护,国际大型种业公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周期循环系统。而对于国内种业企业而言,显得有些望尘莫及。如在玉米种子品种培育上,跨国种子企业主要走抗密植、耐密性强的发展道路,以先玉为例,平均一亩地可种植7000-8000株;而国内企业的玉米种子平均只能达到3000株左右。跨国企业重视增强种子抗逆性,他们生产的种子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例如干旱,病虫害。他们不再简单的追求绝对的高产,而是要在高产的情况下追求相对的稳产。“现在国内种业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国内种业的技术落后世界种业至少30年,比如,我从十年前先锋种业把这套技术带入中国,中国才开始进行模仿,但是模仿的难度在于,我国缺乏一系列的种子配套相关技术,技术门槛对于国内种子企业来说相对较高,目前中国只有三分之一企业运作的种子技术才有市场。”刘石解释到。
国内种子企业除了在品种(耐密性、抗逆性)和技术上遇到了门槛之外,更重要的问题还出现在了营销环节。国内企业对于市场细分、产品定位等营销环节还处于粗放式发展期,没有针对具体的市场“对症下药”。“而中国的气候条件非常复杂,各个地方的土壤、降水等都不一样,所以企业未来在种子研发的时候就要明确产品最适宜的区域、产品所要服务的市场。当产品成型之后,还要针对市场进行推广、示范、解决方案、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服务措施,使得种子能够达到最佳的栽培效果。”刘石谈到。从营销的环节来说,国际种子企业如孟山都、先正达等,要比我国领先很多。“当然,这不是某个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基于整个体系,我国的种业产业链条完全是割裂的。育种由科研部门来做,生产是由农民来承担,整个基于种业上下游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系统尚未形成,而跨国企业从研发一直做到售后服务,已经形成为一个成熟的整体。这也是国际种业和国内种业公司发展不同的根源。”
随着种业市场的放开,国内种业公司会不会受到国际种业巨头的冲击?对此话题,刘石表示很乐观,“跨国种业很难突破。”首先,从文化意识上,跨国公司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心理优势,他们希望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和主导中国市场,但是农业的地域性特点非常强,而且受国家政策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在这点上,国际种业公司所习惯的市场经济体制,往往会受到我国农业政策的限制,导致他们很难适应我国的行情。政策、经济制度上的差异以及对社会环境认识,是跨国国际种业公司在中国的一道鸿沟。其次,大型国际种业公司也存在着管理层轮换制的问题,他们派往中国的总裁平均任期时间为4年,等到派来的总裁真正适应了中国国情的时候,他们的任期也就到了。由于这种短暂的任期制,企业高层往往希望短期内就可以做出成绩,而忽略了长线投资,更严重的是,他们会做出很多不利于长期发展的杀鸡取卵的事情。当然,相对于跨国公司,中国的种业公司也存在着“好大喜功”、“杀鸡取卵”、“家族式”企业等问题,所以中国的种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去探索。
中国种业市场难以形成垄断
据吾谷网调查,中国种业企业的数量,大小不等达4000多家,仅甘肃省河西走廊张掖地区,就汇聚了200多家玉米种业企业。对于庞大的企业数量,未来中国种业是否会重新洗牌,形成规模垄断?刘石回答到,“从目前来看,在种业领域很难有一家企业形成垄断,因为种业不像其他产业,情况太复杂了。每个农作物、每个品种都有不同的表现。而垄断企业的特征:一是产品单一化、简单化,二是对资源的有效控制,三是产品的单一性。”
不同于一般产业,种子行业的品种达千种甚至万种,而且受环境、气候、地域的条件因素制约性太强,企业也很难控制住所有的资源。因此,目前来看,未来种业很难被一家企业垄断。“即便是像孟山都、先正达这样的国际种业公司,也会受到我国经济政策和地域文化的限制,很难真正形成对我国种业的垄断。况且现在暂时也看不出来国内哪家种子公司能成长为像孟山都、先正达这样的跨国种子企业。”刘石分析到,“虽然现在有央企投资进入种子企业的情况,相对民营企业而言,央企资金充足;但是,这些央企在对种业特点认知的成熟度,对市场、对客户服务引导产业发展这样的模式和理念理解贯穿度,以及央企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对种业市场的适应度,都存在较大的不足。相对央企,国内一些中小种子企业,在服务理念上做的更好,但是在资金实力上又很难和这些大的跨国企业相抗衡。”
提高质量和服务是国内种业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中国种子企业的规模非常大,数量无限的增大,当种子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数量满足一定市场需求之后,种子企业就会往价值提升和质量提升方向转变。“基于整个环境因素,目前很多企业并不真正明白如何去提升自身的价值,只是盲目的追求生产的数量,导致的结果就是种子数量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当市场饱和后,利润空间就会逐步缩小,部分企业有可能就会偷工减料,种子的质量也就随之越来越差,最后将导致种子行业的恶性循环。”刘石谈到,这也是中国种业企业数量庞大,却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的因素之一。
基于整个中国种业的市场容量而言,种业需求的限量值是存在的。如目前中国每年需要的玉米种子大概是10亿公斤,而每年企业生产的种子就到达18-19亿公斤,种子的供应量整整多了近一倍。“这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刘石如是谈到,“几年前,在先锋种业的时候,企业并不是盲目追求生产种子的数量,而是不断的提高的种子的质量,一方面有节奏、有限制的扩大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服务不断的扩大种子的附加值,这样做法的结果是,先锋种业的产能在不断的扩大,而且种子的价格也在不断的提高。”
种子企业要想盈利的前提条件就是让农民获得好处,农民认可种子不光是品质表现好、质量要好,更重要的是农民用的种子剂、种子推广的措施针对性要强,企业服务要好,这就是一个种子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模式,也是目前种子行业所欠缺的一种理念。“如先锋种业,每一袋种子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编码,可以追溯到这袋种子是哪天加工的、烘干的、包装的,可以查到是在哪块地生产出来的,未来我们甚至还应该能够查到这袋种子是销售给谁的,这些服务对客户是有价值的,对于销售自然还可以产生额外效益。”刘石总结到,无限的扩大产能,靠低价值、低价格生存的种子企业必然会被农民和市场淘汰。(文章来源:吾谷网)
作者:
zhongyedaren
时间:
2012-12-8 19:40
邯郸农资网开通啦:
www.0310777.com
欢迎光临 种业论坛 (http://bbs.chinaseed11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