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标题:
“育繁推一体化”要循序渐进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种业
时间:
2013-4-23 20:19
标题:
“育繁推一体化”要循序渐进
作者:张世煌
“育繁推一体化”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管理部门以此衡量种子企业的实力,企业和专家自然也都朝这个方向努力。从战略上,必须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朝育繁推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提高我国种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但现阶段不可绝对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中国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企业,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育繁推一体化的能力,至少在6000多家种业企业中近似于有这个能力的不超过100家。至于这100家企业是否真有育繁推一体化能力,尚待时间和实践去识别和检验。
目前,大多数申请“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其目的是满足应急性需要,即获得全国范围的生产经营权;在原始积累阶段,企业最需要经营自由度!至于研发能力相对次要,而且很弱,虽然少数企业做了一点投入,仍不具备可持续能力。从产业化角度来说,都还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在这种背景下,产业政策应满足一部分善于经营的较大企业对资本积累的迫切需求。
最近若干年,登海种业一直暗中亏损,如果没有与先锋公司的合资经营,后果将非常不乐观。许多股民以为登海掌握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育种术,其育种研发能力超一流,所以认定这是一支好股票。这要分析着看,假如登海停止研发,放弃“超级”概念,它或许是一个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可是受“超级”拖累,近些年的育种研发投入没有正回报,反而成了亏损之源。对这家企业来说,“育繁推一体化”已成为包袱。但总给先锋代工也不是办法,一旦先玉335衰退,企业就从暗亏损进入全面亏损的局面。
十年前,登海的育种材料基础曾经是最好的,但被专家教授引错了方向,而“创新”方向一旦失误,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涉及到理论、方向、技术路线和种质基础,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扭转的。所以在起步阶段,企业面对“育繁推一体化”要慎重分配资源和部署力量,不可盲目追求,更不可被专家教授引错了方向。
种业发展需要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又不能操之过急。中国种业为什么会如此尴尬?这是因为在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和品种审定制度下,经常发生逆向淘汰。种业市场的乱象对大企业不利,形成谁创新谁倒霉的局面。国务院8号文件以后,激发了企业的育种积极性,但也暴露出科研和种业管理体制对改革与创新的反力量。要鼓励企业走向育繁推一体化,就先把市场理顺,为企业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其次,来自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不公平竞争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投资愿望。后一种反力量正在弱化,而企业对政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释放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需要有制度保障,即改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品种审定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要素一个都不能少。对改革和创新的反力量不仅施加给企业,也施加在科研机构,导致大家谁也动弹不得,不敢创新,也不能创新。
登海的噩梦,不仅是育种方向失误造成的,还在于创新后的知识产权难以保障,等于花大把的银子给别人贡献知识产权。这方面堵纯信先生是第一大苦主。我们似乎在回避或假装看不见美国人的知识产权,其实反过来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自己的企业和育种者,导致谁也不敢创新,也没能力创新,创新了反而会倒霉。最近黄淮海地区涌现出一批仿郑单958的“新品种”,其实不过是知识产权大挪移,真正创新的只有堵先生,却有苦说不出。多数品种到了生产上还是比不过郑单958,不如干脆套牌,反正也查不出来,生产和经营都没有风险。那堵先生就更是保护不了自身利益的先行者。
主管部门要谨慎地推进“育繁推一体化”进程,承认它的渐进性和客观条件的局限性,更要看到我们与跨国公司的差距,采取实事求是的渐进策略。目前阶段不要把“育繁推一体化”的标准绝对化,要因势利导和逐渐推进。在过渡时期,应允许企业购买品种使用权作为全国或区域经营的发展策略。这是中国企业原始积累必须经历的过程。连美国大型企业也曾经购买自交系和品种,甚至买下基础种子公司,这说明跨国公司也曾经有软肋,我国企业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要允许从别的企业或科研单位购买品种,并获得全国经营许可证。要允许依托外包服务检测种子质量或在其他环节购买外包服务。现在该给有经济实力的较大企业摆脱束缚,帮助企业渡过原始积累关,然后引导企业投入自主创新和品种研发。
要鼓励专业化发展。一个国家的种子产业不但要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作为骨干,还需要有专做育种研发的基础种子公司。按照规定,资本在50万元以上就可注册为高科技型企业。当然还需要其他条件,但不必非要有实验室、大库房、大晒场和很多土地资本,更不需要种子检测实验室和统一装备的仪器设备。这些要素不必非得集中在注册地,要允许分布在最适当的地点,也应允许采购外包服务。高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与方向各不相同,目前最需要的是整合社会资源,而不应按统一模式去规范,哪怕租种农民的土地或其他企业的设施也可以发展起来,高科技企业最主要的资源在人的头脑里,而不在设施与设备。
为了促进中国企业发展,要鼓励科研外包服务。美国一些实力很强的企业,也是把部分业务外包出去。1995年我访问孟山都生物技术研发总部,地下是庞大的造土车间流水线;2002年再去访问,这项业务已经外包出去了。至今一些企业不设立种子检测实验室,而利用外包服务,不但结果可靠,而且专业化的外包服务成本低廉。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选择。再比如,即使跨国公司,也会利用品种测试,种子生产、加工、仓储和运输等外包服务,这就大幅度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冬繁也可以采用专业外包服务。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应允许中国企业与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扩大研发和生产经营能力。
育繁推一体化需要经历一个渐进过程,当企业的资本尚不充足时,宁肯埋头积累资本,也不盲目攀比。中国种业界没有哪个企业是被饿死,只有被撑死的,原因就在于贪婪,急躁,急于出人头地,结果反要了自己的命。
育繁推一体化是目标,要从长计议,早做打算,但现阶段不急于把门槛定太高和太具体,因为企业需要的是取得全国范围的经营权,尚无实力在育种研发下很大功夫,那还不如实事求是,因势利导,依托市场经济制定稳健发展战略,把政策重点放在扶持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在坚持育繁推一体化大目标的引领下,鼓励和帮助有全国经营能力的较大企业购买和开发品种,凝聚资源,实现资本积累。建议制定2015和2020年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和管理措施,在这过程里逐渐提高育繁推一体化的标准。中国种业企业发展不快,就在于对市场经济统得过死。过于急躁的一体化使企业分散了资源,导致资本积累缓慢。刘石办企业,虽然投资过亿,但在起步阶段不向科研投资,实属明智之举!值得其他企业深思和借鉴。如果在起步阶段连加工车间也缓建,那就更明智了。企业必须实事求是,明确方向,埋头积累;将来资本雄厚了,会要什么有什么。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4-24 15:51
但不必非要有实验室、大库房、大晒场和很多土地资本,更不需要种子检测实验室和统一装备的仪器设备。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4-25 09:24
未来的种子行业应该是专业化更强,百花齐放的行业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11-9 14:06
黄淮海玉米品种交流群 397953892
欢迎光临 种业论坛 (http://bbs.chinaseed11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