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标题:
张掖种业探索制种土地流转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种业
时间:
2014-10-21 17:11
标题:
张掖种业探索制种土地流转之路
——西北地区种业考察记事(五) 作者:佟屏亚
提示:玉米制种业发展方向是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土地流转对解放劳动力、农民增收、制种业发展是一件“多赢”的好事,但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户分散经营环境下,张掖地区推进玉米制种土地流转遇到了难题。
张掖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适宜玉米制种的优越条件,招徕内地69家种子企业入驻,其中包括中种集团、奥瑞金种业以及登海种业、隆平高科、万向德农、敦煌种业、丰乐种业、神农大丰等种业上市公司。争夺有限制种基地的暗流凸显,实行土地流转稳定制种基地势在必行。
据《张掖市玉米种子生产企业土地流转意愿调查统计表》显示,张掖市意向性土地流转的企业很多,在调查的21家企业中有13家企业有土地流转意向,但多数处于观望状态,只有北京奥瑞金公司和中种集团公司进行了土地规模流转。
北京奥瑞金公司在临泽县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拉开了河西地区种业联姻土地流转的序幕,2012年流转土地12 000亩,2013年流转土地5 600亩,一次性签约1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中种集团公司2013年3月通过“反租包干”模式,在甘州区流转土地6 700亩。流转后土地承包给当地89个制种大户,同时雇用当地农户从事田间作业,让农民流转土地后依然“有事干、有钱赚”。中种集团公司基地负责人表示:“土地流转一方面是顺应形势,因为现在劳动力越来越少了,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规模化,便于加强管理,解决基地不稳定、争抢土地的问题,还保障了制种隔离区和种子质量,以及减少私留种子、套购种子现象,对基地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发展也有好处,”
但实行土地流转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难题:“土地流转后,实现机械化作业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土地流转不等于就实现了机械化。首先是地块要相对平整,相对集中,够规模,否则机械进不去;其次是道路、管网、电网配套问题。西北地区浇地是用祁连山雪水,涉及到水渠问题,所以,渠系、道路、电网都要配套,才能基本实现机械化。”
中种集团公司土地流转后为实现机械化作业付出巨大:“从土地平整到渠系配套,人力物力投入非常大。在土地平整过程中,地势高的地方,熟土层必然遭到破坏,这样一来还要进行土壤改良,这又是一笔巨额投入,估算流转一亩地投入需要5 000~6 000元,而且在土地流转第一年,制种产量是下降的。土壤改良要用3~4年的时间,几百亩土地肥力欠缺,减产幅度很大甚至绝产,使企业也遭受很大的损失。”
北京奥瑞金公司基地负责人介绍:“如果流转土地都由企业自己进行平田整地、修建灌溉系统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每亩最少需要投资1万元。制种基地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和加工设备都是企业的资产,而土地不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建设资金投入在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应该是标准农田的使用者和维护者。”
“市场变幻不定也是制约制种基地实施土地规模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行情好、亩产效益高,会出现企业想流转、农民不愿意流转的情况;市场行情不好,则会变成农民要流转、企业不愿流转的局面。企业假如一次性签订数年流转协议,遇市场行情下滑,农民又不愿下调费用,企业要按协议付流转费。总之,企业与基地农民之间生产关系还不稳定,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不能实现风险共担,给基地农田的规模流转增加了未知难度。所有成本均由企业承担,压力非常大。国家既然鼓励土地流转,那么就要实质性地予以支持,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
张掖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张掖玉米制种面积占全省的70%,年产种量占全省的80%,是甘肃建设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的核心区,在政策和财政扶持、项目投资比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和扶持。一方面应加大对核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投资比例,期盼中央财政投资占到总投资的90%以上。同时,应该推动落实种业专项奖补政策,拿出一部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专项用于种业发展,通过给企业贴息贷款或对农民补贴等形式支持种子企业流转土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四化’种子生产基地。”
欢迎光临 种业论坛 (http://bbs.chinaseed11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