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标题: 耐得住寂寞的堵纯信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0-22 10:58
标题: 耐得住寂寞的堵纯信
  科研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

  科研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今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堵纯信,就是一个完美的注解。

  也许没人相信,73岁的他直到退休仍然是河南省农科院的一个副研究员。他搞科研从来不是为了评职称。

  也许没人相信,一个获得国家大奖的科研课题,是他临近退休之年的自选动作。退休10余年,仍然提着小布兜每年到海南育种不间断。

  也许没人相信,一个获得国家大奖的科研课题,在研究阶段没花国家一分钱科研经费,只是在2000年进入推广阶段后才获得两次70万元推广经费资助。

  堵纯信是个很低调的人。众多科研人员关注的职称、科研经费乃至知名度,他从来没放在心上。采访前,记者在百度上搜索,与“郑单958”有关的条目达2.3万多条,而与“堵纯信”相关的只有500条,且多在玉米良种选育者名单中出现,有关他个人的专访和报道几近空白。就是在这些极少的报道中,有的还把“郑单958”的第一完成人错写为其他人,他都无所谓。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是见面后堵纯信给记者留下的印象。这是位满头银发的敦厚长者,精神饱满却不张扬,语调温和而从容。

  堵纯信1936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在卫辉县上高中。1957年,考入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1961年分配到开封地区农业局负责农技推广,1972年在河南省农业厅工作过几个月,1973年1月来调入河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一直工作到1996年退休。

  也许岁月的确平淡如水,谈起自己的经历,堵纯信简短几语带过。只有从同事的评价中,才能发觉一丝不平常之处———

  “育种是堵老师的最大乐趣,从退休至今11年,堵老师一直没脱离研究工作。为了加快育种进程,70多岁的人了,他每年总要到海南育种基地呆上几个月,几十年不间断。”

  “郑单958”是怎样诞生的

  “堵”姓是一个很稀有的姓。堵纯信育种的思路和方法,也很别致:一是极具前瞻性,二是精细育种。

  以前高产玉米育种,主流方向是稀植大穗品种,但堵纯信选择的方向是重视综合性状,通过在株型上充分利用光能进行技术突破。超前的思路,让他的育种方法与其他专家处处透着不同———

  通常专家们的育种田每亩地只种3000多棵。“这样育出的种子单株特性很好,但显不出缺点。”堵纯信选择密植,每亩地种5000棵,人为加大环境压力,从中选出株型紧凑、耐密性好的,“这样才能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

  通常专家育种一般习惯春播,便于授粉。堵纯信偏偏选择夏播,“夏播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刮大风时可以检验抗倒伏性,病虫害多可以检验抗病害性,高温、阴雨寡照、干旱可以检测选择结实性和抗逆性。”

  每个育种环节,堵纯信都精心管理,有自己的诀窍,“间苗期,选择根系发达、不易拔出的;抽穗期,选择雄穗分枝少的,减少单株损耗;灌浆期,选择抗病性突出的;收获以后选穗,则要挑出籽粒深、出籽率高、经济系数高的……”

  如今,堵纯信的这些育种方法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但在当时,像他那样全方位、成体系的育种思路,无疑是创新和超前的。

  数十年不懈劳作,堵纯信终于主持选育出了今天的“一号种子”———“郑单958”,以及“豫玉17”、“豫玉19”等一系列优良杂交种。

  “‘郑单958’至少是超前10年出现的品种。在正常遗传育种条件下,它应该到2010年才出世。”河南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业内关注的“超级玉米”,其培育指标就是以“郑单958”为标杆的。

  “郑单958”自2004年推广以来,连续4年都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2.5亿亩以上,增产145.5亿公斤,实现农民增收140亿元。

  (本文来源: http://seedlook.blog.aweb.com.cn/article/96814.html  )




欢迎光临 种业论坛 (http://bbs.chinaseed11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