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标题: 育种笔记 - 育种中的减法原则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2-8-8 09:24
标题: 育种笔记 - 育种中的减法原则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北学苑 ,作者牛洪斌

      业内有句公认的名言“种业公司都是撑死的”,原指公司盲目扩张融资、产能、市场和科研投入,致使公司死在发展壮大、前途光明的黎明路上,甚为可惜。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同样要遵循减法原则,避免撑死,个人浅显理解如下:

      1)简化育种目标

      推广个性化育种“育种目标即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要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百度百科)”。行业育种前辈说过“育种目标一定要明确、简化,切记贪多”,然而现实中几乎每个育种者心中都存在一个“大品种梦”,贪新求异、贪多务得是通病。在设定育种目标时将高产、高抗、广适和机收等育种目标统统囊括,多目标并行、不分主次,妄图育成的品种能够东西南北通吃,一统江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回顾中国种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玉米大品种,除早期有限几个品种因当时综合育种水平限制曾一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之外,多数推广品种均限定于特定区域。简化育种目标,选育区域主导品种,推广个性化育种。例如,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可根据具体种植区域对品种特性的需求进行细分,选定未来品种候选推广区域,设定育种目标并实施。围绕已有成功品种有针对性的性状进行改良是捷径,高仿、高改不丢人,创新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至于个性化育种,个人理解是随着市场日渐细分,未来品种登记制的实施,可根据种植大户具体要求量身定做选育品种,制服永远不如量身定做更合身。

      2)育种材料的筛减

      育种工作者对材料的获取具有本能的贪婪性,随着多年的收集、交换和创制,相信每个育种者都储备了大量的育种材料,前期偷着乐,后期看着头疼,味如鸡肋,如何处理海量育种材料是困扰育种人的难题。为此,需严格围绕育种目标,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挖掘利用,重点发力,大量淘汰与育种目标较远的鸡肋资源,不忍丢弃的少量保存。材料泛滥会严重占有研发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在育种实践中容易丢失最初育种目标,遗忘初心,难得始终。还是那句育种名言,品种是淘汰出来的,无关材料,扔掉。

      3)育种技术、环节简化

      新型技术的运用可大幅提升育种目标的精准性、简化育种环节和提高育种效率。技术创新意味着高额利润,为此很多种企和个人试图开展技术革新或利用的尝试,如DH创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和基因编辑,以及专业化育种机械等,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皆因上述新技术门槛较高,需要配套的技术人员,财力和支撑,并非每个公司都能驾驭,尤其是小公司和个体户(专业奇才除外)。全民分子,户户转基因实在不可取。如何享受育种新技术红利?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有针对性研发育种中所需新技术,并商业化服务于其他潜在客户,同时可延伸产业链,增加种业相关行业的市场市值和GDP份额。其他多数无技术研发实力种企,切勿盲目跟风,可将业务委托相关企业来做,否则徒增浪费,甚至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环顾种业界,类似案例似乎不少。诚如上述所言,种企应在充分利用育种新技术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支出,简化育种环节。

      4)科研经费审慎投入,避免赌博式育种

      品种选育构成因素包括从业人员、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和资金,经费的作用毋庸置疑,钱的问题永远是最大的问题。然而,并非科研经费投入越多,育种水平和优秀品种产出率越高,毕竟优秀品种选育是由上述多因素构成并加上一定的运气成分。国内种企在科研投入上往往陷入两个极端,一是研发经费占营销比例较低(大多数),二是无视自身研发实力盲目投资育种,甚至直接并购、控股育种公司,采用赌博式育种,妄图打造育、繁、推种业航母,在种业战国阶段成为一霸,最后鸡飞蛋打,育成个寂寞,此种状况在大、小种企,甚至个体育种者中均有发生,不是个案。种企需根据自身实力(绝不仅仅是财力),审慎规划育种规模和投资比例,该称霸时则称霸,同时避免宋襄公伤损殒命称霸未成,毕竟“活得长”比“发展快”更重要。至于财大气粗,资金雄厚而育种乏力的种企,可采取委托育种、品种预购、购买等模式暂时度过品种缺乏期,在合适的时机并购具有潜在研发实力的绩优股育种公司,毕竟国内研发公司众多,“大品种都出自小育种家”。嵌入式广告,本人专业从事夏玉米育种,历经十余年掉坑、爬坡、过坎,目前逐渐选育出一些较好的矮杆、高抗组合,欢迎行业专家光临指导,更欢迎有需要的种企合作开发。

      授粉期匆匆数言,胡言乱语不知所云,谬误频出,望各位专家见谅和指正。





欢迎光临 种业论坛 (http://bbs.chinaseed11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