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标题:
玉米品种审定简史 - 与商业品种推广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5-8-3 09:12
标题:
玉米品种审定简史 - 与商业品种推广的关系
来源:南北学苑 作者:黄西林
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四个阶段。
一)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制度演进与创新
其主要发展特点如下:
1)制度建立阶段(1980 年代): 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起始于 1981 年颁布的《农作物品种审定条例》,玉米纳入审定范围,确立省级审定委员会负责。
1989 年出台的《种子管理条例》,首次明确了品种审定为品种推广的前置条件,确立“先审定后推广”原则。
2)体系完善阶段(1990-2000年): 1997 年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强化了品种审定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品种的商业化运作的前提必须要先通过审定。
2000 年《种子法》颁布,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品种审定制度,明确国家和省级两级审定体系,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须强制审定。
3)改革与多元化(2001-2016年): 2001 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细化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包括产量、抗性、适应性等指标。
2014年开启了绿色通道试点工作,允许部分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自主试验,简化审定流程。
2016年《种子法》完成修订工作,推行“审定+登记”双轨制,但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仍属强制审定作物。
4)市场化与创新推动(2017 年至今):2017 年开始改革国家玉米品种试验体系,拓宽试验渠道,增加了联合体试验和绿色通道试验。鼓励企业创新,缩短审定周期。
品种审定与 DUS 测试相结合,实现品种审定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无缝衔接。
2021 年重新修订《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提高抗逆性、品质要求,强调绿色高效品种。同时,为遏制模仿育种、品种雷同,引入DNA指纹检测。
2022 年 6 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确定了转化体真实性、转基因目标性状有效性、耐除草剂、抗虫性和回交转育的转基因品种等方面的要求。
2023 年 12 月和 2024 年 9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 732 号和 830 号公告,分别审定通过了 37 个和 27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
2025 年 4 月又公布了 97 个拟通过审定转基因玉米品种。
二)品种审定的意义
1)筛选优秀品种:在育种单位对品种严格筛选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规则,在政府监督并参与下为农业生产进一步筛选优秀品种,是考察或考核品种的重要环节之一;
1)鼓励品种创新:充分利用规则的强制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品种创新方向;
1)规范品种管理:作为新品种市场准入的基础门槛,结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对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种权人的权益,确保种子市场秩序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品种的商业推广流程
1)首先开展广泛且有针对性的新品种试验示范,这类试验示范形式多样但一般都是脱开小区试验模式,采取更接近大田生产的形式进行。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小面积制种试验,探索和总结制种技术;
2)根据试验示范情况和品种区域试验表现,进行产品和推广的策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种衣剂选型、包装规格、标签内容、种植密度、栽培技术、核心推广区域、禁止推广区域、逐步推进区域、市场推进步骤与策略等,同时,根据策划确定适当的制种面积安排种子生产;
3)按策划推进销售进程,并根据品种的生产表现持续改进和优化产品策划和推广方案,以及种子生产技术方案等;
4)品种的商业推广过程是对品种在不同环境、不同种植模式、不同管理水平、经销渠道和种植户的不同偏好等的多维度选择过程。
四)品种审定与商业推广之间的关系
1)品种审定是商业推广的法定准入前提。这是《种子法》硬性规定的内容,是新品种商业推广的基本门槛,是新品种进入农业生产必由途径,也是政府主管部门重要职责,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中品种因素的高度重视。另一层面讲,品种审定要通过 3 年的统一试验,也是对品种的一次严格试验筛选,体现了农业主管部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责任与担当。根据《种子法》第五十六条,未经审定品种推广将面临 3-10 倍违法所得处罚,2024 年全国查处违法推广案件 241 起,涉案种子 52.3 万公斤。
2)品种区试与审定是品种筛选的重要一环。玉米新品种从组材选系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要经历资源选择、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选择,自交系配合力选择,杂交组合多点次多年份筛选,区试审定,试验示范,市场契合度选择等一系列选择过程,可谓千锤百炼、千挑万选,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必要的不可替代的。是一个从金字塔底到塔尖的筛选过程。所以,希望通过一个环节(哪怕是最为严格的区域试验)就能找到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都是不切实际的。
3)商业推广是品种审定的延续与互补。品种通过审定只说明品种在 2-3 年的小区试验中表现优良,但小区试验与商业推广面临的大田生产环境还是存在多方面差异的,所以绝不能因为区试表现好、就轻视后续各种大田环境的试验示范,尤其黄淮海夏播区,不但地力、管理等水平千差万别,气候环境也变化很大。所以,品种审定只是商业推广的门槛,不是品种试验的终结,继续进行大田环境下的试验示范,并及时观察总结,逐步积累和丰富品种相关数据,更加全面地认识品种的优缺点或潜在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让品种在生产中发挥更大优势,同时也避免给生产带来大的风险。2024年黄淮海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南地区诸多品种的异常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
品种审定试验聚焦遗传潜力验证(每年产生性状数据超 200 万条),推广阶段侧重环境和栽培适配性开发,2025 年良种配套技术覆盖率达 78%。区试审定与企业市场开发协调加力,逐步构建和完善”两级多点小区测试(产比试验+审定区试)加大田环境与栽培适配性测试”的品种筛选体系,是把好农业生产品种关的根本出路。
欢迎光临 种业论坛 (http://bbs.chinaseed11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