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标题:
小麦试验!让“考验”来得实在些吧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4 天前
标题:
小麦试验!让“考验”来得实在些吧
试验田的土还带着上一季的麦香时,新一批小麦新品种的试验就该启动了。这活儿看着是把种子撒进地里等收成,实则是给每个品种“搭擂台”——在同样的水土里比长势、抗逆性,在不同的地块上看适应性,最后用实打实的数据,筛出能真正站得住脚的“好苗子”。
把“赛场”摆匀当
试验得先讲“公平”。地块得挑平整的,不能一半高一半低,不然浇水时这边涝着那边旱,品种的真实表现就被埋了。划分小区时更得细:每个品种种3个重复小区,小区大小、行距都卡着尺子量,连播种量都得按千粒重算准了——大粒种子少播点,小粒的多匀些,保证每个小区的基本苗数差不离。播完还得在埂边插木牌,写上品种名、播种日期,旁边再留块“对照区”,种上对照品种,往后不管比啥,都拿它当“标尺”。
苗期最忙的是“盯苗情”。刚出苗时得挨排数基本苗,看看哪个品种出得齐、缺苗少;及时补缺。
让“考验”来得实在些
小麦的“坎儿”多,试验就得跟着“坎儿”走。抽穗前后是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高发期,不用特意打药,就看哪个品种“扛造”——抗病的品种叶上干干净净,感病的早早就黄了尖。
光在一块地试还不够。得把表现好的品种挑出来,送到不同的试验点再“遛遛”——去沙土地看看它耐不耐旱,去黏土地瞧瞧它怕不怕涝,去高水肥地块测测它的高产潜力。
数据里藏着“准话”
收割时不能凭“看着好”下结论,得拿数据说话。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先称鲜重,再晒干了测含水量,折算成标准含水量的产量——差个一两含水量,亩产就能差出几十斤。
最后把所有数据摊在桌上算:亩产比对照高了多少?抗病性等级是几?适应性覆盖了几个试验点?有个品种算下来,平均亩产比对照高8%,抗病性达标,在3个试验点表现都稳,连农民来参观时都夸它“秆不高、好收割”——这样的品种,才算通过了试验的“关卡”,能往推广的路上送了。
小麦新品种试验,说白了就是替土地和农民“试错”。多在田里蹲一天,多记一组数据,筛出来的品种就更靠谱一分。看着试验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变成最后那份“品种评价报告”,就知道这一季的汗没白淌——好种子从试验田走出去,才能让地里多打粮,让种粮人多笑几声。
来源:一麦众承 作者:李彦宏
欢迎光临 种业论坛 (http://bbs.chinaseed11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