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乐种业杨铭波:育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管理员 发表于 4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一度玉米种子销售季已经开启,市场开局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整体来看,市场销售价格呈现低开低走状态,原因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在种子供需严重失衡的环境下,任何营销大师教授的手段效果都显得捉襟见肘,唯有低价得人心。行业本质还是供需关系平衡问题,三年前种子供需紧张的时候,大家日子都好过,现在供需严重失衡,绝大部分人日子不好过,即便个别品种在目前市场上站住了脚,将来也难逃被库存拖垮的命运,这是历史规律,也是人性使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总感觉自己市场无限增长,无穷无尽。

      相比管理端、营销端普遍焦虑不同,科研(育种)端呈现出另一派截然不同的景象,不论是自身育种,还是科企合作,整体来看,研发投入强度越来越高,育种规模(群体)越来越大,参试品种越来越多,充分说明越是在危机状态下,大家对科研(育种)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与其说品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如说育种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任何一个岗位(群体)都可以被替代,唯有育种家这个群体不可替代,他需要时间、经验、资源、认知的长期积累与迭代,并长期保持对工作内心真正的热爱和激情,有时还需要灵光乍现的突然开悟。

      研发需要长期主义,育种也并非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从0到1的科学创造过程,但现实是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存在,一方面来自内部生存压力,一方面来自外部规模增长压力,整个行业急功近利,充满了浮躁气息,主要体现在快审品种、快推产品,品种一致性、稳定性并未得到充分检验,产品定位更是缺乏,及销售(宣传)手段夸张化、同质化、跟风随大流,用身体的勤奋掩盖头脑的懒惰。

      目前种业整体发展遇到很大挑战,但从玉米育种方面来看,当今绝对是繁华盛世,郑单958曾经统治了玉米种业市场近20年时间,现今各派育种名家群星璀璨,优秀品种及育种思想争奇斗艳,犹如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虽然国内外间(种质资源、技术、信息等)交流日趋封闭,但国内南北育种交流(尤其种质资源)达到了历史顶点,优秀品种频出,产生了1+1远远大于2的效果。

      在种业人普遍焦虑的时代背景下,育种家是为数不多能够保持定力、坚守信念的群体,究其原因,想必是有一种(育种)精神的传承,从程相文老师、陈伟程老师、堵纯信老师等老一辈育种家开创精神的“银发力量”,不为功名利禄,只因家国情怀,一生只做一件事——培育更好的玉米品种;到汤继华老师、王元东老师等继往开来的骨干力量,郭向阳老师、李浩川老师、鲁海华老师等薪火相承的创新力量,一代代育种家秉承优秀精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现阶段(玉米)育种界的繁荣和进步短期也掩盖了栽培和营销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停滞,多年来,栽培管理对大田农业产量提升帮助非常有限,高产栽培技术更多停留在小范围示范和项目任务完成阶段。产品销售更多是简单直白的自卖自夸,没有在栽培技术、产品定位方面下功夫,价值创新乏善可陈,令人十分乏味。行业自刘石先生推广先玉335之后已无营销,剩下只是推销,先玉335通过精准定位区域与产品卖点、提升种子质量、推广单粒播种机械,农民不仅规避了种植风险,提升了生产效益,也将种业产(市)值大幅提升,市场终端价格从每亩20-30元大幅提升至每亩50元,从生产到销售各链条经营效益都有大幅提升,从而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企业创造利润—投入研发—产出更优秀品种—农民种植收益提升—愿意支付更高价格)。

      今年黄淮南片、北片气候迥异,黄淮南片热害、穗腐、青枯、倒伏等灾害重发;而黄淮北片逆境相对较轻,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黄淮南片更看重抗性,黄淮北片更看重产量,要根据自身品种特性,不能被别人带偏节奏,保持定力,积极发声,做好精准定位(区域和卖点)。今年行业日子肉眼可见难熬,日子难熬时,调整心态,把眼光投向育种家群体,在最艰苦的工作环境,承受着体力和心力双重压力,依然相信会遇见那个最好的品种,并向前奔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5-11-12 14:04 , Processed in 1.1636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