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69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一世纪中国种业的前十年和未来十年(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10-3-8 19:53:12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部分:中国主要农作物情况分析

一、水稻

水稻起源于我国,现种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水稻之所以对于我国重要,是因为我国人口有60%以稻米为主食。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低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却居我国各农作物之首。

我国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28%,年总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7.4%,单产水平居世界前列,总产量居世界之首。我国在水稻种植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杂交稻的推广密不可分,袁隆平先生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谢华安先生(育成的汕优63曾达到年种植面积1.6亿亩)、黄耀祥先生、杨振玉先生、邹江石先生、罗孝和先生、张慧廉先生等的名字将永载中国史册。不过水稻栽培的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机插秧技术、烤田技术的推广对水稻增产也是功不可没!

我国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0%,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58%;其中籼稻是实现杂交化程度最高的水稻,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已占中国籼稻面积的近80%。而粳稻的常年播种面积已达1.3亿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28%,但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约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水稻情况如下:

1、  南方籼稻走过了由双季稻改单季稻(双改单),最后进入大面积恢复双季稻的历程。

1997年是中国水稻生产的转折年,当年中国稻谷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为2.027亿吨,直到目前这一记录也没能重写。2007年是中国稻谷单产最高年份,但总产也仅达1.86亿吨,而刚刚过去的2009年预计稻谷总产1.805亿吨!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对稻米优质的需求,使水稻双季种植大面积改为单季种植(中稻或称一季晚稻“一晚”),成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早稻在1997年种植面积为1.2亿亩,到2003年达到历史最低值,仅有8400万亩。近几年,国家对早稻的保护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才使早稻面积有所恢复。前几天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早稻国家出台的保护性价格已经达到一斤0.90元,仅较中稻差几分钱,真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啊!

2、  粳稻面积持续增长。

中国水稻种植原来以南方籼稻,北方粳稻的格局,北方的东北大米、宁夏大米、天津小站米的优质粳稻在全国都是赫赫有名的。但随着江苏和浙江省在南方帅先实行“籼改粳”,江苏一越成为全国最大的粳稻种植省份。进入新世纪以来,安徽北部、豫南、云南等省都相继加入了这一进程。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江西有关单位研究表明,农民收入每增加10%,粳米需求量增加1.38%,而籼米则相应下降1.38%。

3、  杂交籼稻单产近十年来徘徊不前。

我国所有稻谷的平均亩产在1998年达到了第一个顶峰,为425公斤/亩。这一数据较改革开放之初的稻谷单产增幅达到了61.7%!进入新世纪,中国稻谷平均亩产的最高峰为2007年,约为429公斤/亩。可见我国稻谷的平均亩产量在这十年间,并没有大的增长。

籼稻单产增加更另人担忧:

早稻平均亩产366公斤,仅于1998年相当。

中稻平均亩产470公斤,较1998年低17公斤/亩。

晚稻平均亩产370公斤,较1998年低20公斤/亩。

亩产低的原因,在此后博文中分析,但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我国要不要成为第一个稻米转基因种植国家?如果你是这一问题的决策者,你该作何决策呢?

4、  一些新变化

籼稻中的常规籼稻面积有所增加。由于常规稻的米质优良、品种水平抗性较好,在南方籼稻主栽区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尤其是早稻,由于近两年杂交种子供给不足,常规种使用量增加幅度更大。

与推广优质米水稻相反,在一些籼稻种植区,高产抗性好,但米质差的品种却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些区域被称为“民工粮”种植区!

杂交粳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科研有待突破,杂交粳稻的生产制种问题,光温敏感问题,米质问题还有待科研的全面突破!

    5、  两系法杂交稻在籼稻区的全面崛起

    世纪之初,两系法杂交稻的推广还存在争论。笔者亲历了这一历程。以2000年推广第一代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标志,两系杂交稻在长江下游我国水稻主栽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两优培九连续四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十年结束,是以杂交稻种植面积前三位全部为两系稻为结尾。两系法杂交稻不仅在中稻上取得突破,在早稻和晚稻种植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dba400100hdxn.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11-22 20:09 , Processed in 1.1724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