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6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科企合作和前育种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中国种业 发表于 2014-6-4 11: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科企合作和前育种研究

作者:张世煌


      我当首席这么多年,你们应该看出来了,我非常厌恶虚浮的大话、假话、套话和文牍主义,不喜欢唱高调。农民、企业和基层管理部门需要的不是那套空洞的高科技宏远规划,而是从最底层做起。一切宏大计划都要趟过底层的污泥浊水,才能走向辉煌。现在需要实干,还不到辉煌的时候。

      体系建设必须实行民主原则,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这三条原则是减少决策失误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坚持。

      干大事要有顶层设计,然后循序渐进。二十年前,我本想从种质引进和改良起步,但后来不得不后退一步,从杂种优势开始,到循环育种,到研究育种方向,最后才提出完整的技术路线,在这过程里先规划目标,然后确定技术路线,一步一步走过来,达到今天科企合作的效果。

      我刚回国的时候曾想从种质上取得突破,那时候也参与科企合作,准备大干一场,但条件不具备,碰了壁,于是不得不退一步,回到根上去做理论铺垫,然后一步一步走过来。一开始预设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差距、问题和分析原因,初期的实践等于是作调查研究,以后不断调整方向,长期坚持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顶层设计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尽可能保持简单,包括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清晰、方法简单。简单的才有生命力。复杂的事情通常不完善,没有可持续性。我们不是做科技部的项目,而是为企业排忧解难,用不着面面俱到,更不要故弄玄虚,但要针对性很强,能解决实际问题,才会被企业认可。路要一步一步走,中国企业需要从最低层突出重围。这一点凡是做过一点调查研究的人心里都明白,不要把中国种子产业估计过高,对专家教授和院士的水平也要实事求是。

      我国种业起点低,不表明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的水平就很低,但要实事求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得较快发展。如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好高骛远,反而浪费时间和欲速不达。

      通过科企合作,实现种质和技术转移,一部分企业的育种和研发能力最终将超过体系,到那时候,一批科技人员将进入企业,而新生力量就要探索新的创新领域或深入开展基础性工作。科企合作就是这样一个渐进过程,技术转移、种质转移和人才转移。种质和技术转移必然带动人才转移,而后者包括从内向外的人才转移,也包括从外向内的人才转移。

      体系的财力支持不住分子数据这项研发内容,而且国家已经有科技项目支持,我们不应该重复立项。现在美国对一个自交系可以提供3万个数据点,我们连3000个都做不到。这反映的是经济实力,而不是技术差距。企业需要突破产业瓶颈,度过生死关,分子这件事需留待企业发达和技术成熟了以后再做。大多数企业活都活得很艰难,基本的常规育种都开展不下去,分子数据有何用?体系不能给企业添乱,也不能利用企业的资金研究些目前对他们没用的东西,更不能置企业于死地。写SCI论文应该使用国家经费,不要打企业的主意。

      必须坚持有限目标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从最简单和最容易的做起,逐步推进。不必一上来就齐头并进做很多事情,那样容易挫伤企业的积极性,玉米产业体系可就被边缘化了。我们首先要奠定产业基础,研发活动要逐步深入。8+1失败在于忽视产业基础,好高骛远,结果一年都维持不下去。8+1和分子平台不怕失败,而我们却要务实才能生存,完全不是一个思路。

      今后几年的第一项重点任务是系统研究美国商业自交系,引领企业的育种创新方向与技术路线。第二步延伸到对热带和亚热带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特别是挖掘抗逆种质,难度会比较大。第三步可以延伸到温带群体的改良,但必须经过试验确定我们有好的群体,其优越性足以补充循环选系的技术路线,再下决心做这一步。第四步,研究热带种质群体,现在要奠定基础。第五步最困难,研究我国地方种质中的个别优秀种质。

      目前,需要合成几对抗逆的供体群体。我们绝非随意构建群体,必须经过系统鉴定和筛选出优良种质,然后合成群体。体系较庞大,做事须谨慎,不要因盲目性而浪费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科企合作的本质是能力建设。前育种研发的本质也是提升产业的育种创新能力。

      要区分轻重缓急,先从改良美国自交系做起,但不是永远做下去。现在针对中国企业起点低,育种能力不强,暂时无暇顾及基础性工作,国家体系要重点做选育二环系的前育种研究,实际上是给企业做示范,对商业育种的方向和技术路线起引导作用。这就意味着几年以后,企业的育种水平和能力将普遍提升。在这过程里,必然有一部分科技人员带着思路、技术和种质资源流向企业。而体系要吸引新兴力量和人才,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开辟创新领域,继续引领方向。

      我想提醒一句,不管科技政策如何演变,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如果5年或10年以后,仍然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产业形势和根据产业需求确立自己的地位,就将越来越被社会边缘化和走向孤独。产业体系也不例外。我将在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建设达到顶峰时隐退,在一段时间内,后面的继任者将很难做出抉择和继续引领创新。这是大家需要做好思想准备的。如果社会层面没有大的改革,产业体系将很难继续创新。

      前育种研究要提升商业育种的能力建设。在实现了对美国商业种质改良和创新的基础上,产业体系要把前育种研究深入到热带和亚热带自交系的改良和利用。这将是非常困难的工作,现在就要做准备,估计几年以后我们的产业发展对外来种质的需求才会比较迫切。首先系统鉴定外来自交系的抗逆性和主要农艺性状,在此基础上合成抗逆供体群体。前几年,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美国种质,而热带种质一直没人接着往下做。我不得不重新组织力量,对热带亚热带种质进行系统鉴定。我将通过植保和农学专家直接到试验站去布置鉴定任务。现在,实际上就是这么做的,直接向试验站安排任务。

      现在还不到做项目的时候,目前阶段要做实事。是要瞄准解决产业实际问题才会被社会认可。不要还没做事情,就先瞄上做项目和拉拢人心。

      关于任务责任人,我历来主张不管什么人,只要指定他负责一件事,所有相关人等就服从这一个人。在我的课题组是这样,在体系我也这样管理,不希望任何人横向干扰。例如,我指定宁夏站王永宏负责美国自交系的农艺性状鉴定,布置多点鉴定试验,相关岗位专家必须服从。我指定陕西杨陵站薛吉全作西北区域专家组长,在该区域工作的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和各试验站长都要服从。我拒绝官僚主义,也拒绝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工作要有执行力,最后必须有结果。不能多头交叉,也不要增加层次。在这过程里,我的职责是协调。

      青年人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术地位。不可依靠强势地位而气指颐使,或者为了抬高自己而巧取豪夺,或者侵占别人的地位与成果来抬高自己。切忌虚假和浮躁。青年人提高威望的途径是在实践中努力改革和创新。还要多读书,多实践,调查研究和实行民主。没有这些,一切都不会长久。

      总结这次合科企合作工作会议,我们要明白下列事情: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主导的科企合作要逐渐过渡到企业主导,我们只起辅助作用。要制定章程,按照企业原则实行制度化管理和运行。

      品种测试要落实和改进,提高标准。要装备现代设备和信息平台。但首先是落实,不能只做表面文章。现在还不够落实,水平还不高,要在实践中解决。将来调整的时候要考虑测试技术问题。

      开会不能走过场。科企合作会议,要根据形势和需求,讨论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要让科技人员和企业人士充分发言,深入交换意见。通过讨论,大家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事情。我们每次开会都通知农机、农学、植保、经济学专家到会,就是让大家都了解形势发展和企业需求,要让科技人员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来帮助企业发展。最好不是首席下指示,而是每个专家自己给自己提出任务和要求。既然通知其他专家来开会,就要讨论起来,其他专家来开育种的会,如果不能自由地展开讨论,那不是活受罪和浪费人家时间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11-23 02:15 , Processed in 1.2028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