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主体错位,偏离“种子产业”
——《规划》短评之二
作者:佟屏亚
现代种业《规划》的重点应该落在“种子产业”上,把企业建成育繁推一体的科技创新主体。但《规划》主体错位,在“品种选育”上大做文章,凸显出部门利益在给力。
《规划》洋洋万言,该强调的没有指出,该深化的没有触及,不该说的占了很大篇幅。按我的设想,这个文件有“规划背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4部分,主题突出,措施给力,有3000字就足够了。《规划》把重点放在农作物品种选育,可以认为是一部“全国农作物品种选育规划”,偏离了“种子”,在为谁做嫁衣?
其一,发展布局中有专栏1和专栏2,列出主要粮食作物(5种)、重要经济作物(15种)十年科研目标和重点。细说每个作物培育出多少品种,采取什么研究方法,几乎把所有的庄稼都写了进去,甚至连苹果、柑橘、香蕉、蚕桑、橡胶等培育多少品种,都成为种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这就等于把科技部、农业部“十二五规划”塞进了《规划》。想一想,这些内容和发展种子产业最需要最迫切的商业化品种有没有直接关系?风马牛何及?
其二,专栏4农作物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共列出26个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这些内容科技部、农业部早已列入“国家计划”。《规划》又把这些项目全部整合列入,比如说“863”“973”科技支撑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专项等等,对种业发展有直接的效果吗?商业化育种进不了企业,支持这些工程和项目对发展种业起什么作用?纸上谈兵,画蛇添足。当前发展种子产业最重要的不完全是缺钱(有钱抢购品种),而是缺腿,就是缺“商业化育种”这条腿,没有腿,再大的种业“超市”也难以大步前进。
发展现代种业,重头戏应在“体外”。《规划》回避了农业科研院所怎样退出商业化育种,缺乏针对性地在政策措施上建成育繁推一体,只在表象上枝枝节节加加减减做文章。我的评价是:号错脉、诊错病、开错方、用错药,眼睁睁地看着种子产业在内外交困中日陷沉疴绝疾。偏离了主题,抓不住关键,怎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