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4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强顶层设计打好种业翻身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管理员 发表于 2022-3-8 08: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在此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而且还使用了“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提气标题,让人眼前一亮。
      随着生物技术在种业科技中的广泛应用,跨国种业巨头的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种业科技不再以产量提升为单一目标甚至主要目标,而以创新种质资源和作物种子及畜禽种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品品质、抗逆性、工厂化生产适应能力等为创新目标。国际一流种业公司育种技术已进入智能分子设计育种,而我国先进育种技术推进缓慢,尤其是种业科技创新资源如育种人才、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的基础性研究和大部分应用性研究成果都掌握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手中,种子企业获益较少,难以担当起创新主体的重任,更谈不上从容应对国际种业巨头的挑战。
      作为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不仅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而且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营养、优质、好吃、好用”为创新目标,进一步重视种业创新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健全和完善覆盖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种业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健全和完善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先进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子及种源的系统创新,以及先进育种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
      要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提升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我国近4000家种子生产企业中,有近半数缺少科研人员,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仅占10%左右,绝大多数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创新资源匮乏。因此,应高度重视种业创新体系和商品化育种体系建设,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提升种业企业创新能力,给予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单位稳定经费投入,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转而与企业组建育种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以政策为导向、公益性研究为支撑、企业自身发展为主体的商业化现代育种机制,由政府出面,以适当方式将科研单位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发布给种子企业共享,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发挥企业在育种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增强种子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把种业振兴列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督导考核事项,健全和完善覆盖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新局面。制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优质高产品种、地方特色品种和关键性技术研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资源、育种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种业企业聚集,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展种质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重点产业种源创新研发平台,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要强化种业创新要素,多层次互补形成合力。应推动种业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制度、绩效工资与职称评定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改革,提高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引导人才到基层和种业企业。应实施优良品种成果转化奖励政策,探索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和奖励政策,对突破性绿色新品种和推广效益突出的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此外,高度重视种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育种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推动我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刘昕,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11-22 00:45 , Processed in 1.1970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