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5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逻辑思维的来由(老人不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阿里巴巴 发表于 2016-8-29 15: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张世煌


      我写文章经常隐含着一些理论知识,与经验育种不在一个思维层面,甚至与旧的经验发生冲突。如果没有耐心仔细阅读和比较,通常不容易理解。我写文章和做报告会根据读者需要,力求使用准确的概念和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较复杂的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揭示表里不一的育种规律,可是没有一定的数量遗传学基础还真不太容易理解。在我的理念中数学是世界观的基础,需要逻辑的思维方式才好理解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如果读了我的文章以为太简单,那他一定是没有读懂。只有读过一遍以后还想接着反复阅读,才可能入门道。

      逻辑思维是从孩提时就开始训练的。数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英语是工具和桥梁。没有这两条,维持机械僵化的世界观显然不适合做科学研究。这样的人读我的文章,收获不大。

      一切与数学和物理无关的知识,很难称为科学。一门知识如果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至少是不完善的。数学需要严谨的逻辑过程。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欠缺的思想元素,也是我对当今国内生物技术争论的定位。从表面现象到科学结论的过程,不是形象思维能够理解,或者与人的日常经验不一致。科学研究需要逻辑思维,数学过程是训练逻辑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农科院校以为将来工作用不着数学,于是忽视数学和数量遗传学训练,甚至连统计学知识也很粗糙,通常不讲模型与过程。这等于忽视了重要的逻辑思维训练。

      中.国学生需要加强英语训练。长期在拼音结构的语言环境读书和做学问,不断地重复和加强逻辑过程。拼音语言须建立严格的语法结构才能保持稳定,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重复,于是把逻辑思维深深地刻在脑里。与拼音语言相反,汉语字结构稳定,而语法结构却比较灵活和富于变化。汉语从牙牙学语就训练人的形象思维,如果深陷“国学”而忽视数学,估计培养的不是学府颇深的学究,便是难得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形象思维的艺术气质,而缺少实证主义和逻辑能力。即使当了“老板”,带着翻译创世界,也代替不了内心深处对概念的理解和领悟,识别不了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别。这可能是毛’泽.东进中南海以后仍刻苦学习外语的原因吧。他需要对语言进行比较。

      科技人员要在专业知识以外经过多年数理和语言训练才能减弱传统文化的束缚。西方现代文化传进中国,若从李鸿章洋务运动算起,还不到150年,不足以扭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形象思维对人头脑的束缚。历史的现象只能历史去纠正。这需要时间和积累。

      学习现代育种理论,是不是必须要读过很多书,学历层次很高呢?不一定。许多年轻人学历不高,甚至不完整,但在实践中表现出灵气,毕竟求学期间经历的思维训练还没有完全消退,加上务实的田间工作积累和勤于学习、思考,即使很年轻,也能较快地学懂育种相关的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深入理解育种技术的门道。

      逻辑是科学方法的核心,是让知识有序化的过程。一位年轻朋友,学历和职称都很高,会做田间试验,却不善于试验设计;工作很辛苦,年复一年,试验数据堆积如山,却不善于数据处理;写文章喜欢罗列数据表格,或者只会计算简单平均数和做几张不知道如何解释的柱形图或曲线图,只会语言描述,不善于用数学方法抽象出科学结论,更不会上升到理论。甚至对统计分析结果都不知道如何解释。这就属于形象思维,缺少基于数学的逻辑和理论思维。只可惜了大量试验数据,没能抽象出有用的结论。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艺术家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艺术家与科学家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很可能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引发冲突。他们或许和谐互补,但也可能很难相互理解与包容,取决于对文化的领悟和能否跳出思维定势。

      我对玉米育种的贡献是把枯燥难懂的数量遗传学理论和纷繁复杂的技术路线条理化,融入育种pipeline,揭示了育种过程中许多表里不一的现象,简化了青年人对育种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实践,同时简化了对育种管理的认知与操作。但理解这些简化了的知识和实践这些简化了的技术,却需要不简单的思想基础,更需要对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正确把握。

      青年人是未来育种的中坚力量。他们对育种技术的理解逐渐深刻,并在实践中挖掘理论,还有的青年人苦学英语。当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数量遗传学知识和一门新语言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潜移默化地训练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那是中国学生最需要补充的逻辑能力。

      青年科技人员不要以为取得的育种成果一定能超越老先生,因为时代不同。你是后来者,只能与现在和未来的竞争对手较量。这就好比大家都掘地一尺,竞争胜负就看你能不能把育种理论掘地三尺了。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精英。青年人要向老先生学习逻辑思维。即使跨国公司取得了巨大的育种成就,其智慧也未必能与Hallauer相提并论。商业育种已经程序化,Hallauer正是它的理论奠基人。这其中隐含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某公司育种者不知天高地厚地贬低商业育种奠基人,甚至贬低自己公司的首席育种家。殊不知,他们不过是流水线上的搬砖工人。换了谁都能搬砖,但流水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设计和管理的,甚至复制一遍都不容易。

      一些育种者理论欠缺,逻辑阻塞,实践方向东倒西歪,至今搞不明白方向。所谓老人不宜,其实大都比我年轻。理论差距不难弥补。真实差距与科技管理有关,但个人的知识缺陷和人性弱点是不能推到体制和政治上去的。

      本文所说的“老年人”并非泛指。希望个别心情不好的人,不要推己及人,把这篇文章往歪了理解。我国育种人才摩肩接踵,惟李竞雄、堵纯信、许启凤、石德权等少数老专家属于智慧型人才。Hallauer和Duvick是大智慧者,国人中除李竞雄外,非凡人可与之比肩。与这些专家在一起,你才知道什么叫智者,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在智慧面前,知识和经验显得不够分量。

      本文的目的是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奋发努力。年轻人当中的智者要过几年才能显山露水。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可能落选,而不太聪明的人或许入围。真正的智者很可能出在企业和基层。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时代现象。不信就十年以后见。

      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俄国社会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的小册子,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普老汉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英雄人物出现在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叉点上。在我看来,智者出现在创新与产业发展潮流的交汇点。这意味着创新不一定都有历史和实践意义。科技人员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历史潮流和真理的方向,抓住时机,把叛逆精神与潮流结合在一起才成为智者。

      注:现代中*国最不缺唯物主义,且思想家泛滥,但唯独缺少常识,更缺少理智地分析问题。于是,中’国特.色的唯物主义结出形而上学的烂果子。这是社会现象,本文不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只好放弃这个话题。但请记住另一句话,理念不及格,其他都是垃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11-22 08:11 , Processed in 1.1585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