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6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可通过多条途径获取核心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中国种业 发表于 2013-10-7 19:5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张世煌

     面对育种能力和产业政策的双重障碍,种子企业该如何谋发展?关键是中国种业能否突破科研生产两张皮这个僵持局面?这需要多方面努力,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要分别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管理部门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定不移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顶层设计,为中国种业发展扫清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市场管理、品种审定、产能过剩等重大障碍。管理部门要抓大放小,研究解决事关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的重大政策与方向,放开小事情交给市场去调节。

     管理部门扶持大企业的依据和手段是市场经济杠杆,放开小企业更要依靠市场经济规律;既不是故意扶持,也不刻意打压,一切由市场说了算。今天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的一些大中型企业,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过眼烟云,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却有可能异军突起。这一切取决于知识产权(科技含量)与市场机制的联姻,取决于中小企业能否抓住知识产权和市场机遇。管理部门要抓住保护知识产权和市场监管这两件大事,在品种准入方面要堵住逆向淘汰机制,为中国种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务院8号文件以后,科研生产两张皮的困局仍然没有破解,科技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正在通过各种途径试探科企合作的新途径与新机制,并越来越成为主导力量。这种趋势不但对企业发展有利,还能倒逼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机构良性发展和调整方向,同时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方向更明确,研究更趋于均衡与活跃,提高公益性水平。

     面对科研与产业的僵持局面,企业应设法调整利益格局,瓦解少数双重利益集团,使之边缘化。然后,利用积极因素为产业服务。

     企业要设法多条途径获取核心技术。

     1. 对科研机构培育的杂交种要经过地毯式的甄别与筛选,即使是国家审定的品种,也要经过符合商业育种特征的多点鉴定试验,再确定其市场开发价值。今后,要更多地通过大规模和大范围试验,借助G×E效应衡量品种的抗逆性与适应性,更多地关注品种在较高密度下的反应,设法在测试过程中尽可能暴露并淘汰掉隐藏的杀手基因。

     2. 关注个体育种者和专业育种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能力,委托专业的基础种子公司开展合作育种。专业化育种公司和个体育种者受计划经济的羁绊较少,对市场、技术和管理体制反应灵敏;他们只有面对市场需求才有出路,因此他们研发的品种值得关注与期待。但这些市场积极因素容易受体制压抑,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大型企业要帮助他们摆脱品种审定制度的束缚和计划经济后遗症的打压。即使获得绿色通道授权的大企业,也要盯住这些市场活跃因素,帮助他们突破品种审定屏障,激发创新积极性。同时,利用企业优势,扩大研发成果。这是共同利益。

     3. 与科研机构或育种专业人才建立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机制,在科企合作创造产品的过程中,培养和建立企业的基本研发队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科企合作就只能局限于转让产品,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就很小。“8+1”失败就在于回避了能力建设。所谓捆绑不成夫妻,这是教训。

     4. 与国外的研发型种子公司合作,购买知识产权或使用权,或者在中国合资建立基础种子公司。通过这条途径可以较快地缩短种质和技术差距,迅速开拓市场,积累资金;处理得当,还能较快地提高育种研发能力,突破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顽疾,但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才能防范风险。

     5. 引进国内外不同层次的育种专业人才,关键是引进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高端育种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受过良好训练和有实践经验的骨干人才,按照现代商业育种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11-23 09:45 , Processed in 1.1640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