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63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种业的 12 个基本规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管理员 发表于 2022-8-8 09:2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基因农业网 ,作者刘定富

      明白种业发展定律,弄清启示,在种业人感到困惑、迷茫的当下,有助于冷静下来,理性思考,总结规律,寻求举措,实现突破,就会无往而不胜。

      1.种子市场是一个定和市场

      种子市场的大小取决于用种量,用种量与种植面积密切相关,由于耕地的恒定性,农作物种植面积在年际间变化一般不大,即使种植结构有所调整,那也是不种此作物就种彼作物,都需要种子。因此,种子市场的市值年际间变化不大,而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种子商品化率、种子价格、各作物构成变化所致。于是,种子相比于其他商品,消费没有弹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非常稳定,基本是一个定和市场。此作物份额多了,必定是彼作物份额减少了;此公司份额多了,必定是彼公司份额减少了。这一定律告诉我们,销售种子犹如虎口夺食,有我非你。所以,赢得客户的唯一法宝是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变,总之就是要胜人一筹。长远地看,不是建立在优良产品和服务基础之上的任何营销措施都是不可持续的,是低效的。因此,要做好种业,就是要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始终胜人一筹。

      2.玉米种子的市值最大

      玉米是全球的第一大作物,也是中国的第一大作物,而且玉米种子的商品化率最高,基本上是使用商品种子,需种量也最大,占种子市场的份额也是最大。2014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值819亿元,其中玉米种子274.4亿元,占33.5%;小麦种子165.6亿元,占20.2%;水稻种子165.3亿元,占20.2%;马铃薯144.3亿元,占17.6%;棉花30.5亿元,占3.7%;大豆26亿元,占3.2%;油菜13.3亿元,占1.6%。2012年全球10大种业公司营业收入282亿美元,其中玉米种子151.8亿美元,占53.8%;大豆种子39.3亿美元,占13.9%;蔬菜种子33亿美元,占11.7%;棉花11.5亿美元,占4.1%;花卉种子3.7亿美元,占1.3%;其他作物种子42.7亿美元,占15.2%。中国种子市值及国际10大种业公司的营业构成都证明玉米种子的市值最大。因此,中国种业企业家若想做大种业,就必须做玉米种子;要做玉米种子,就要准备同国际国内种业巨头竞争。

      3.种业的利润低于一般行业

      种业的毛利率虽然可以达到30-50%,表面上看较高,但其实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资金周转慢,一年只有一次,若考虑库存,一年还不到一次。比起商业3-5%的毛利率、每年10-20次甚至更高的资金周转率,种业的资金回报率就低多了。根据《2014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3年度全国种子企业共实现商品种子销售额731.8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2.09亿元,净利润67.16亿元,净利润率仅9.18%。2013年度全国种子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350.43亿元,净利润67.16亿元,资产回报率仅4.97%。盈利企业3126家,实现利润77.64亿元;亏损企业965家,亏损额5.55亿元;其中,利润前5名企业实现利润16.59亿元,前50名企业利润37.25亿元。这些数据都一致说明中国种子产业利润低。另外从A股种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能证明这一点。以2015年12月31日收盘显示的信息,A股9家种业公司,3家亏损,6家盈利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在62-1277倍之间,其平均动态市盈率远超上证指数的15.3,深成指的52.3,创业板的97.5倍。所有种业公司的利润都低,只能说明种业没有其他行业挣钱。另外种业还有研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高等弊端。所以,低毛利率的种子业务不能做,至少是不能长期做;降价挤压自身的利润空间,无疑是自杀行为。

      4.种业的风险远远大于效益

      种子的风险与收益是绝对不对等。一般商品的不合格产品充其量是包换或退货退钱,而种子不合格就得赔偿损失。一亩地的种子20元左右的利润,若因不合格而造成损失可能得赔偿数百上千乃至2000元,效益与风险绝对地不对等!种子在生产环节也有很大风险,灾害性天气可以导致种子生产全军覆没;技术风险也较大,花期不遇,严重的可以导致绝收,等等。这种情况下,每亩地的损失在2000-3000元之间。在研发上,由于育种周期长,投入的风险也很大。所以,对于种子企业来说,规避风险比追求盈利更重要。

      5.品种名称是最重要的品牌

      在品牌层面,种子的品牌也较为复杂,有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如注册商标)、品种品牌(审定名称)。在中国现阶段,市场认可的还是品种品牌即品种名称,其次可能是公司品牌,产品品牌处于第三位。因此,品种命名时就要从品牌角度来思考,实行系列化命名,让后续品种能够借势。在品牌宣传上应以宣传品种为主,宣传公司和商标为辅。

      6.公司育种是找死,不育种是等死

      品种是种业之本,没有品种就没有经营,没有经营就没有公司。品种的利润都是趋向平均的,这是经济规律。只有新的品种,给农民带来新体验、新效益,在初期才会拥有超额收益。所以种业公司不育种是等死。

      “育种是找死”,我理解是指“不切合实际的育种是找死”,非指“凡是育种都是找死”。所以,公司育种那得看怎么育种了。育种投入要量力而行,与资金实力与盈利能力相匹配。否则就属于“找死”了。

      7.种业公司都是撑死的

      在中国种业界,种业公司只有一种死法,都是撑死的,没有饿死的。贪婪、急躁、盲从,结果要了公司的命。盲目融资,胡乱投资,可以撑死;盲目增加固定资产,造成闲置,可以撑死;盲目扩大产能,库存增加,可以撑死;盲目投入科研,产出低下,可以撑死;盲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高薪酬,可以撑死;盲目拓展新业务,没有优势,可以撑死;盲目收购,管理跟不上,可以撑死;等等,等等。所以,种业公司决不能盲目扩张,要量力而行,“活得长”比“发展快”更重要。当企业实力不充足时,宁肯埋头积累资本,也不能盲目攀比。明确方向,埋头积累,待到资本雄厚时,方可丛中笑。

      8.大品种都出自小育种家

      根据中国的育种实践,许多大品种都是小育种家甚至是农民选育而成的。中国种业界无人不知的李登海,就是农民育种家,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选育的“掖单”系列玉米新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再比如开创水稻矮秆育种时代的“矮脚南特”,就是广东省潮阳县灶浦公社东仓大队党支部书记洪春利和东仓大队技术员洪群英在1956年选育的,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个人工选育的矮秆水稻品种,1965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小育种家因培育出大品种而成为大育种家,但大育种家一般没有再培育出第二个大品种。因此,公司与育种家合作,不能只看他过去培育出过什么品种,关键是要看他现在拥有什么材料,预测他将来会出什么品种。

      9.大品种是新遗传资源和新育种技术结合的产物或者由种植方式重大变革锻造

      笔者分析了我国解放以来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等,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四个系列或其中两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三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三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三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其他作物也有类似的规律。当然,种植方式的变革也能造就大品种,比如当前南方稻区因直播而催生的大品种黄华占、北方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就是例子。所以,育种的真正创新应该着力遗传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或者迎合种植方式的重大变革。

      10.市场接受是最重要的育种目标

      满足他人所需,便得自己所求。好品种不是育种家说好,不是经营者说好,不是品种审定部门说好,而是市场说好,市场“喜欢”。“市场喜欢”是最重要的育种目标!市场喜欢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喜欢:即农民喜欢,种子企业喜欢,加工企业喜欢,消费者喜欢。农民喜欢至少要满足三点:产量高、抗性强、看相好;种子企业喜欢至少满足两点:制种容易,种子成本低;加工企业喜欢,也有两点,商品产出率高,产品成本低;消费者喜欢,主要是产品外观好、内质好。

      中国育种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只注重了作物本身的性状改良,比如注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没有注重看相好、制种容易、商品性好等特性,没有满足四个“喜欢”。 所以,“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看相好、易制种、商品率高”是当前正确的“育种思维”。

      11.种子质量差异大于品种差异

      同品种因种子质量之别而产生的田间表现差异,远远大于不同品种之间所形成的差异。就一般品种而言,A品种与B品种的产量差异不过3%-5%,这点微小的差异又很容易被其他因素特别是栽培因素所掩盖,不易被发现。而种子质量的差异就不同了,以国家标准种子发芽率为例,玉米杂交种不低于85%,发芽率为95%的种子与85%的种子相比,就可以多出11.8%的植株,其产量差异可能就高于5%。而且,质量差异比品种差异更容易被发现。所以,做好种子质量胜于选择品种。

      12.易制种是品种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不可否认,品种的优良表现是一个品种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遗传育种的科技进步、遗传资源狭窄、品种同质化严重等等原因,使得现有品种间的差异甚微,因而优势并不明显。于是,品种的另外一个特性即制种难易程度特别是制种产量高低便成了品种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有的玉米品种制种产量可达1000斤/亩,有的只能500-600斤/亩甚至更低。这两个品种的种子成本差异就可想而知了。低成本才会有高利润,这是商业的铁律,也是种业的铁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11-24 13:29 , Processed in 1.1831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