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2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明博士:玉米繁殖系数与新品种选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管理员 发表于 2024-1-3 11:0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北学苑 ,作者陈明
      
      近年来,随着人工和基地地租的不断攀升,加之地方政府的干涉与盘剥,玉米制种基地生产成本快速增加,种子企业不堪重负。
      
      于是开始了所谓的“去中心化”,制种基地向新疆等地大面积转移,新疆基地的总面积也第一次超过河西走廊。
      
      机械化、不育化、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也在不断推进。增加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增加制种产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从育种的角度来说可能不仅要看单穗产量,还要看单穗结实率(单穗结实数),甚至单穗结实率已经比单穗产量更加重要。因为单穗结实率直接决定繁殖系数(每亩制种田所产种子可播种大田玉米的面积)。单粒播种技术的成功推广,使得种子销售已经在按粒论价,种子小袋也在按粒包装。
      
      比如,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同样 1000 粒种子,180 克和 450 克的销售价格是一样的,但种子产量,前者只是后者的 40%。我和我的朋友们开发的产品组,既有 180 克的,也有 450 克的,当然更多的在 300 克~350 克。近年经历过一些印象深刻品种。
      
      (1)品种 A,制种产量每亩 500 公斤左右,千粒重近 500 克,4400 粒/袋重 2.2 公斤以上,有少量穗腐,精选之后,繁殖系数为每亩不到 200 袋,按农户亩保收入 4200 元+代繁费 1200 元计算,种子直接成本达 27 元/袋,如果继续经营,将直接赔掉种衣剂、包装费、加工费及运费等各种费用,销售越多,亏损越多。所以不管品种有多优秀,也只有“挥泪斩马谡”,干不了了。
      
      (2)品种 B,其他要素与品种 A 相近,繁殖系数 270~280 袋/亩,种子直接成本 20 元左右,只能实现微利经营,勉强维持运营。
      
      (3)品种 C,类似于我们多数品种,繁殖系数 330 袋/亩,种子直接成本 16 元/袋,可以实现毛利约50%,纯利约 20%。
      
      (4)品种 D,一个朋友的品种,繁殖系数 450 袋/亩,种子直接成本仅 12 元,可以实现毛利 60%,纯利 30%。同样是种子单产 500 公斤左右的品种,有的亏损、有的持平、有的微利、有的暴利,区别在于繁殖系数,在于单穗结实率。
      
      鉴于繁殖系数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单穗结实率将成为重要的育种指标。上述A 品种穗行数 10~12,粒数20~23,单穗结实率 200~270,繁殖系数 190~210。
      
      B 品种穗行数 12~14,行粒数 20~24,单穗结实率 240~330,繁殖系数 270~280。
      
      C 品种穗行数 14~16,行粒数 20~24,单穗结实率 280~380,繁殖系数 320~340。
      
      D 品种穗行数 18~20,行粒数 20~24,单穗结实率 360~480,繁殖系数 420~460。
      
      根据这几类品种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今后单穗结实率 300 以下的自交系,将不宜用做母本,否则,不论配合力多高,都不会有竞争优势;单穗结实率 350 以上的母本自交系,将可能成为主流;单穗结实率 400 以上的母本自交系,将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从穗行数的角度来说,穗行数 12 或 12 以下的自交系将不宜用做母本,因为这类自交系要达到 330 以上的单穗结实率,行粒数需要达到甚至超过 30,这很难实现。因而穗行数 16 左右比较理想。
      
      从千粒重的角度来数,千粒重大于 400克的自交系将不宜用作母本,因为籽粒过大直接影响繁殖系数。而千粒重小于260克的种子,可能会影响推广。
      
      因而比较理想的千粒重应该在 280 克~350 克,最好是 300 克~320 克。籽粒较大的自交系可以考虑用作父本,这样有利提高 F1 粮食的商品性。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未来比较适宜推广的品种,繁殖系数应该在 330 袋(4400粒)/亩以上,最好在 350 袋(4400 粒)/亩以上,穗行数 14~16 或者 16~18,行粒数 22~25,千粒重 280 克~350 克,最好 300 克~320 克。
      
      建议,在讨论品种制种产量的时候,重点考虑繁殖系数。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11-22 10:30 , Processed in 1.2014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