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8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种业梳理第一波:32家亿元公司问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嘉宏 发表于 2012-12-3 10:5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业部发布公告第1832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批准发放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等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
  
  去年9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实施,对种业准入门槛重新做出规定,即注册资本1亿元、3000万元和500万元,坚持企业育繁推一体化方向,推动了兼并重组的力度。业界认为,有关部门采取抽丝剥茧的梳理措施,试图快速改变种子企业多乱杂的局面。
  
  种子企业迅速行动起来,一年来有32家企业获得农业部批准的育繁推一体化亿元资质;稍后还可能有第二批以及若干3000万元资质的企业被亮相。
  
  一类是国企老板忙兼并。据我接触到的拟进入种业的央企有,中化、中粮、中农发、中农资等,以资本运作收购、控股、联合等方式,涉足种业,开疆扩土,拟建成“种业龙头”,再进入“资本市场”。中农发集团先后兼并、控股或合作的有河南地神,武汉锦绣华农、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等。中农资收购了山东汇德丰、内蒙古通辽金山公司。中储粮收购了张掖金象种子公司。中粮集团原控有屯河种业,还打算兼并一个大个头的上市公司,知难而退。
  
  二类是上市公司买品种。组建科研院所、招募科研人员,试图快速拥有自主产权品种以增强研发能力。严格说,多数上市公司缺乏自主品种和研发体系,特别是缺乏玉米品种,依靠从市场买 断品种求生存,美名曰“借鸡下蛋”或“借船出海”。湖南隆平在多家报刊登发广告:“寻求具有玉米品种资源的个人、公司、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可说是人、材、物统统地要。丰乐购得鲁单818,隆平购得吉单34、大北农购得农华101、荃银购得阳光98等等。新近敦煌斥巨资购得吉祥1号、登海购得京科968等,把品种从几百万元炒作到2000多万元,彰显上市公司“品种饥渴症”。
  
  三类是规模相对较小,但具有品种优势和研发能力。凭借其占有地缘、人缘和生态地域优势,引入资本,配置资源,合理转型,增资晋级亿元或3000万元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如内蒙的大民种业,山东的鑫丰种业,河北的巡天种业,河南的丰黎种业。新近河南新注册一家亿元公司,即在浚县农科所基础上组建的、温总理给命名的“永优”种子科技公司。
  
  四类是小微公司搞联合。很多小公司有社会背景,有地方保护,有营销地盘,原本就是管理部门的“小金库”、“财务部”,和体制内有割不断扯不清的血肉联系,都给取消了吃啥喝啥?要保住这条生存活路啊!一般组织5~6家公司联合起来(注意不是整合),租间房子,搭个梯子,再聘请几位育种人员,换个“面孔”,迈入“门槛”,最后再一声吆喝:咱也是3000万“育繁推一体化”了!不合格的最后合格了,不达标的最后达标了。这种联合体多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默认。
  
  种业发展有一个垄断竞争向寡头市场结构转变的过程。任何一个行业洗牌都将经历混乱,对于具备育繁推一体化资质的企业来说,种业整合更多地是意味着机会,可以从低端竞争的泥沼中解脱出来,抓住行业洗牌的机会实施扩张计划。但应该看到,推动种业兼并重组,不能是简单地相加,而应是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产生1+1>2的协作效应、规模效益。
  
  中国种业梳理式地“快刀剪乱麻”,使整合迈出了一小步。种业兼并整合缺乏正能量:一是缺乏资本运作,特别是外资的进入,无益于做大做强。二是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是个难迈的坎,只要农业科研体制不改革,商业化育种不能进入企业,种子企业发展将难以实现。
  
  从这个视角评价,种业兼并整合仅仅是数量的增减,起到了规范梳理作用,未能从实质上改变种子企业的弱势,更多的只是一种表象。
  
  中国种业必须从根本上变革,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按照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规律,从顶层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大刀阔斧,层层剥茧,伤筋动骨,重头戏应该还在后头呢!(作者:佟屏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5-2 16:50 , Processed in 1.1775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