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97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种业打不起价格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中国种业 发表于 2012-12-15 10:0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张世煌博客

     题解:中国种业打不起价格战,是说中国民族种业承受不了自相残杀的价格战,特别是当下民族种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价格战是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占领市场,采取刻意压低销售价格的现象。但种业是高科技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产品经济寿命短,产业良性发展需要高价销售支撑。低价销售看似对农户有利,但实际上会削弱企业能力建设,制约企业研发投入和成长,不利产业发展,长期有害于农户。欧美种业发达国家种粮价格比很高,种子产业竞争激烈,但即便如此,种业也没有打过价格战,因为谁也输不起。中国种粮价格比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承受价格战。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那些没有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往往偏好倚仗非市场优势,通过价格战这样的恶性竞争方式排除竞争对手谋取垄断地位。中国种子企业挑起价格战的后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并对民族种业产生致命打击,必须给予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

     一、中国民族种业的又一危险苗头:价格战

     当下中国民族种业内忧外患,尽管国家大力支持种业发展,但国内种业孱弱的发展局面难见扭转,跨国种业的竞争脚步声却越来越重,在这种困境下,国内种业市场围绕郑单958却出现了局部价格战的危险苗头。这是强势非农国有资本进入中国种业,不了解种业发展规律而采取的危险行为。

     理论和国际经验都告诉我们,种业承受不了价格战,中国民族种业尤其承受不了价格战。价格战是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占领市场,不惜牺牲短期利益、刻意压低价格销售产品的现象。种业是高科技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产品经济寿命却较短,产业良性发展需要产品高价格销售支撑。低价销售看似对农户有利,但实际上会削弱企业能力建设,制约企业研发投入和成长,不利于产业发展,必然有害于农户。

     在欧美种业发达国家,尽管种粮价格比(种子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之比)很高,大中型种子企业实力雄厚,竞争激烈,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打过价格战,因为谁也输不起。相比之下,过去我国种业的无序竞争和政府管制导致中国种粮价格比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在很低的种子价格水平下,企业难以大规模增加研发投入,只能维持低水平发展。近年来,国外种业的介入扭转了这一局面,引导市场关注和认可种子质量和品质,提升了国内种粮价格比。但目前,我国每公斤种子和粮食的价格比也仍然只有3-8倍,玉米杂交种子的种粮比平均仅为7倍左右,而国际上种粮比目前为15-25倍,优质玉米杂交种的种粮比在30倍左右,我国种粮比与国际相比差距巨大。但就是在这样的种子价格水平下,国内种业却出现了价格战的苗头!

    二、中国民族种业出现价格战的原因

     企业发展有赖于营销、管理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但产品的最终取胜关键靠技术进步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制造业名牌企业的发展基本上以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扩大市场,提高声誉,形成良性循环。目前中国种子企业在管理和研发上都比较弱,品牌实力不强,竞争往往靠营销手段,依赖高强度的广告轰炸和各种各样(甚至不法)的促销手段。此外,我国种业市场不同于欧美,终端用户数量极其庞大,企业都采取产品代理经销方式。营销活动多面对经销商,并借助经销商来影响农户,获得市场。在美国没见过大种子公司在媒体上做广告,但中国种子企业,特别是销售企业,就比较重视五花八门的媒体广告。国外公司更重视会议展示和靠近路边的田间展示,而较小的企业经常利用推特(Twtter)、脸谱(Facebook)等互联网平台维系客户,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一些公司则在博览会上请来专家教授给农民讲课。花钱不多,却具有很好的沟通效果,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种业的产业特征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种业产品是种植业的生产资料,年复一年重复消费,需求刚性较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小。农民是对品种质量做出动态评估的主体。当农民面对成百上千个品种无所适从的时候,普遍采取品种多元化和自家评估的策略。种业营销活动虽然在短时间内对经销商影响较大,但对农民的品种选择和技术选择的影响却比较小。种业资金周转量大,时间短,速度快,产品寿命和适应范围有限,资金链脆弱,经不起积压,这是种业的营销特点。一旦某个被过度依赖的产品失去市场优势而造成大量积压,很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压垮企业。对企业来说,保持品种研发不断向前推进和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才是根本的生存之道。正是由于上述制约因素,欧美国家种业市场没有发生过价格战。

     中国种业出现价格战的苗头是中国特殊的计划经济因素仍在起作用而造成的扭曲现象,只在政经混合的中国种业市场才有发生价格战的基础。

     1.真正原因是国有非农资本强势进入种业,不了解产业特点,实践中不知深浅,不懂得做种业须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一个种业公司的良性发展不仅要维护好与农民、经销商、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关系,还要维护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一些非农资本和政府支持的种业公司迷信资本炒作,却把农民和与之竞争的其他种业公司视作草芥。由于资源来得容易,企业决策者不愿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不愿在种业下功夫,特别不愿意在产品研发上下真功夫。这是他们挑起价格战的背景条件。

     2.不了解种业区别于制造业的特点,更不了解种业与商业贸易的联系和区别。打价格战的企业历来相信资本运作,缺少社会责任感。接收种业资产的动机不纯,资源来得容易,遇到挫折就会把种业当成是资本运作的包袱。最终损失的是国家财政和股民的血汗钱。

     3.我国种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能力均处于低级过剩状态,却找不到出口,受政策和条件限制,中国种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4.凡是打价格战的企业,只想通过不平等竞争手段置他人于死地,不但没有研发能力和过硬的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也不够强。他们或许以为先进入市场,然后靠资本的力量再造企业形象。因为没把心思放在内部管理和产品研发上,只是脱离实际地把生物技术炒得响亮,而基本研发体系软弱,想问题却简单离奇,某企业甚至狂妄到要求把中国40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悉数移交给他们。个别企业利用教授、院士头衔为噱头炒作概念,却不真心做种业。

     这些因素决定了种业界(含管理者和科研单位)几乎一致地不看好发动价格战的企业。当前,中国种业形势严峻,承受不起资本炒作,尤其是短期资本炒作。有的种业公司只重视炒作生物技术概念,但苦于政策变化和技术适用性差,在资本运作方面很难推动局面。有的企业靠炒作高科技概念,在获取大量国家补贴的同时,也通过股市圈钱,但不重视自身能力的发展,最终恐怕也会陷入危机。这些公司既骗纳税人,又骗股民,而它们不惧怕失败。股民投资种业需要长期打算,可中国股市投机性太强,又不适合做长远投资。这就很矛盾,股民难免被一些表面上名头很响却不真正做种业的公司欺骗而被套住。

     三、价格战的危害

     价格战不利于产业发展,从长期来看不会给农民带来福祉。价格战威胁到有一定生产销售和研发能力的种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干扰国家发展农作物现代种业的战略目标。外企进入中国种业市场,在带来高质量种子的同时也拉高了种子价格,这对促进中国种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增加盈利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个别企业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品种开打价格战,使原本有些竞争力的中国品种和企业丧失最后一道防线而陷入死亡泥潭,所以,价格战是民族种业的自相残杀,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中国现代种业刚处于起步阶段,与跨国公司相比还只是童年时期。发动价格战暴露出个别企业“小小年纪”就暗中潜藏了垄断中国种业市场的巨大野心,还没成什么气候,就存心想要置别公司于死地。不良心态驱使下办不成好企业,难以维系良好的产业环境。中国种业一旦形成垄断格局,种业的未来就是阿根廷那个结局,所有民族种业都会彻底消失。

     非农资本介入种业本不是坏事,可以增强种业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可以改善种业人“小富即安”的狭隘思维,国外案例孟山都、先锋、先正达、拜耳都是非农资本和种业整合的成功案例。这些企业都是一步一步靠自己的能力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政府资助。我国情况不一样,发动价格战的大型国企并不在意从种子经营中盈利,因为那不是它的主业,他们不追求种业效益和效率,只追求规模和影响力,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却有很好的条件和更强的动机去追求垄断……它们只想以种业为平台占领市场份额,然后伸手向政府要钱要补贴,再去玩资本运作,到股市去圈钱和欺骗股民,种子市场的区区亏损,向国家要投资,再到股民身上加倍地捞回来。这就是他们的如意算盘。实践效果必然是用纳税人的钱掏空中国种业的根基和瓦解掉本来就比较孱弱的中国种业的竞争力。难怪刘石先生最近说,对于央企、大国企纷纷开始涉足种业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保持警惕。

     面对不公平竞争,只有极少数想要骗取国家资金的超大型企业不在乎价格战,因为种业资产在其集团内部所占份额微不足道,即使扔掉种子业务也不在乎那点损失,何况是白来的;而其他种子企业没有这个实力和特殊背景,包括登海、敦煌、隆平都没有能力参与价格战,只要接招即死路一条。所以,有些社会责任感的种子企业都不希望面对自取灭亡的价格战。挑起价格战的企业即使种业失败了,把白来的种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卖给老外,它的主业仍丝毫不受影响,反而巩固了其主业地位,比吃力地干种业容易多了。国家把一家大型种业公司托管给这样的企业集团实在是欠考虑。

     四、结语

     中国民族种业承受不了价格战!价格战将逆转近年来我国种粮比逐渐转入合理轨道的步伐,把我国种子市场价格重新带回长期无序竞争形成的低水平平台,将给正处于内忧外患困境中的民族种业发展造成致命打击;价格战将迫使国内种业发展脱离种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应有的轨道,注重研发投入的企业将难以为继,市场可能阶段性地被资金实力雄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所垄断,种业改革10多年的竞争发展局面将不复存在,将难以避免地出现非市场竞争行为横行,腐败盛行的现象;价格战最终只能导致孱弱的民族种业自相残杀,全军覆没,届时国际跨国种业将轻易控制国内种业。

     防止价格战是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国家种业安全、国内种子企业、经销商乃至农民的共同利益。在国内种业正处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必然坚决抵制这种自相残杀的价格战,引导企业进入竞争研发、竞争品质、竞争管理的发展轨道。政府部门要设法通过政策和法律途径约束、惩罚不负责任的企业,彻底取消挑起价格战的企业所享受的一切政策优惠,因为它们既然有实力打价格战,就意味着不再需要享受纳税人的资助了!它们挑起价格战,属于倾销和不公平竞争行为,国家应制定惩罚不公平竞争的法律措施。

     防止价格战需要修改种子法和新品种保护条例。如果一个郑单958被转让给若干家企业,每个企业为了获得自己产品在市场的可识别性,应允许每个企业给这个品种单独命名商品名,这样,一家企业掀起价格战,就不太容易伤害其他几家企业。因为同一个品种可以在市场以不同的品牌来互相识别。①以往的硬性规定使受让企业无法建立市场可识别性,或者品种掩盖了品牌的影响力,很难建立企业的品牌地位,对产业发展不利。希望农业管理部门给企业松开绑,帮助企业建立产品的市场可识别能力,也就是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地位。②以往品种命名方法的规定不利于中国基础种子公司成长和发挥作用,不利于产品和技术转让。建议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要为品种商品名留出空间。③一旦某个企业不守规矩,对经营同一个杂交组合的其他公司的影响也会约束在很小范围。④尽管如此,个别大型央企仍可能掀起价格战,那就属于倾销行为,政府可通过其他法律途径予以制裁。总之,在中国,这是个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但关键是坚持改革心态。

(作者:张世煌、仇焕广、徐志刚)
2#
匿名  发表于 2012-12-27 14:52:14
现在企业打价格战是一个短期收益,长期受损的事,但是今年情况不好说,打价格战对大型种子企业不利,对市场,对老百姓也不是很有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5-2 08:37 , Processed in 1.1630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