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9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总理号召向程相文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nobody 发表于 2012-1-29 09:4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总理号召向程相文学习

    去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省浚县听取了程相文培育玉米浚单20品种的事迹。温总理满含深情地说:“把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摆在多么重要的位置都不为过,只有农业科研人员扎根基层,才能和农业结合起来,农民才能受益。”(1月24日《河南日报》)这是国家领导人对全国农业科技人员的号召和期盼!

    农者向程相文学习什么呢?

    一是,热爱事业。一年有四季,每个人都交替度过春夏秋冬。程相文1963年进入浚县农科所,因为要进行玉米的南繁北育,程相文的生命被切割成两半,48年时间他过了94个夏天,在海南度过46个春节。孩子出生他没能第一时间看到;父母去世他没能赶上送终;老伴离世他没能陪伴最后一刻……。献身事业,专注科研,耐得住寂寞与枯燥。没有这种锲而不舍的“干劲儿”,科学研究难有建树。如果不是因为成绩突出获得国家大奖,又有谁人知晓程相文及其献身精神?

    二是,迎接艰苦。特别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南繁工作十分艰辛。海南岛气侯炎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忍受着孤独、寂寞,蚊虫叮咬,蛇鼠蚁伤。当地有句民谚:三只老鼠一麻袋,十只蚊子一盘菜,三条蚂蝗做条裤腰带,毒蛇缠人窜到身上来。程相文被蛇咬过,还要经常不断从腿上拔除还在吸着血的蚂蝗。

    三是,坚持实践。基层农科所经费来源很少,基本上没有国家级项目资助。程相文领着县农科所40多位技术人员和工人,经常是在“自收自支”或“半收半支”待遇下工作,有时候发不下来工资,更谈不上福利、奖金和“外快”了。这些年来,程相文累计所获的900多万元奖金,全部留作科研经费。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韧劲儿”,很难取得科研成果。直到浚县农科所逐步扬名,有关部门去年才给他们列入正式事业编制。农科所一位技术人员说起这事:“唉!很知足了。”

    四是,淡泊名利。程相文说:“我这个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玉米育种。”他领导的团队40年如一日,辛勤劳作,共获得47项科技成果,有12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其中浚单20成为全国第二大玉米品种,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4700万亩,贡献卓著。程相文每每谈起科研成果,总是谦虚淡泊,从不夸夸其谈,更没有说过什么超级的呀、顶级的呀。

    温家宝总理在写给程相文亲笔信中说:“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像程相文这样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为科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程相文献身玉米育种事业的事迹应该表彰。”

    今天,成千上成万的基层(县市)农业科技工作者,经费不多,条件较差,生活艰苦,但他们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而国家科研经费2/3以上投入中央级和和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多数科研人员忙着跑项目、争课题、写论文、报成果,各自为战,互相保密,研究重复,脱离实践。一位院士叹息说:没有多少人愿意卷起裤脚儿下田去啊?能在田埂上站一站、看一眼就很不错了,更谈不上结合生产联系实际、扎根基层了。要深刻反思!

    最后还要留个悬念:玉米浚单20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15名获奖名单中,艰辛劳作的浚县农科所只有4人名列其中,另外那11位获奖人都是干什么的呢?离奇!且等几天待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后(奖励评3)再详细评说。

    佟屏亚新浪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4-20 08:39 , Processed in 1.203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