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100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种区试与审定:改革与创新是唯一希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嘉宏 发表于 2013-3-3 01:3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种区试与审定:改革与创新是唯一希望


作者:张世煌


    调研发现,某省北部玉米种植密度竟然几十年不变,停留在每亩3200至3500株的水平;据一位老先生讲,几十年来,东北某省玉米种植密度是下降的。这种局面很不理智,民粹主义者无论抬出什么理由也解释不通。这首先归咎为育种科技人员没有尽到责任,当然,比失职更不可容忍的是利益驱动技术倒退。我们面临的首先是改革,然后是创新。这是唯一的希望。

    现在东华北春播玉米区域试验的密度上升到每亩4000株,意味着审定的品种可推荐3200株/亩的安全种植密度;今年,黄淮海夏播区的试验密度,在各路砖家激烈反对下,好不容易确定在5000株,这意味着可建议农民种植4000株/亩,但在这个密度下试验和审定的杂交种不可能超越郑单958。这几年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播种量大约是5000粒/亩,实际成苗均在每亩4200-4300株,在这个密度下,黄淮海夏播区年年发生玉米倒伏和各种风险。解决的办法只能继续提高玉米品种的试验密度,才可能培育出超过郑单958的新品种。

    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要区分生产目标密度和品种试验密度。5年以后,黄淮海夏播玉米的生产目标密度应该大于当前的实际密度,即在4300株以上,考虑到现在试验的品种要满足5年以后的生产需求,那时候的目标密度应该在4800株以上,那么今天的品种试验密度就应该超过6000株。

    在当前审定制度下,春播区审定品种如果推荐密度超过3200株,夏播区超过4000株都可能隐含风险。这么一比便知道我国玉米育种与大田生产之间的差距就在育种内部和试验方法的自我约束,同时也容易理解,玉米生产上因灾害损失的根源在育种而不是栽培,进而知道为什么产量增益缓慢。从品种试验和审定两个环节看出,我国种业技术根基软弱。所以,改革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办法迫在眉睫,旧的制度既阻碍生产发展,也阻碍技术进步,不能不改。改革意味着重新调整那些过时、不合理或被扭曲的政策,平衡各方利益格局,必要时,踢开羁绊,打破旧的利益格局。育种和种业发展周期较长,竞争压力大,留给我们的时间却不充裕,再不改革,种业和作物育种都难以激发活力,甚至死路一条。希望今天的育种者和管理者不要在十年或二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心中充满历史的负罪感。

    经过转型,要实现公益性科研与企业协调发展;有必要修改种子法和相关法规;国家扶持企业能力建设,就必须加强品种管理,彻底改革品种审定制度。

    科研单位和企业育种者都要开阔眼界算大帐,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上不再彷徨,在品种试验密度上不能再犹豫,选育自交系的早代群体种植密度要在区试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而品种筛选试验要比生产目标密度增加25%,现阶段提倡每亩增加1000株,但在新疆和黑龙江要大大超过这个增量。如果从2002年以来,中国玉米育种界的双重利益集团不是抵制这些原理的话,我们现在已经普遍具有了抗衡跨国公司的能力;已经争论了十年,但现在除了模仿和搭车以外,仍然没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究其原因,寻找对策,需要在种质基础和试验方法(密度)两个方面都采取强有力措施才可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2#
匿名  发表于 2014-11-9 14:07:09
黄淮海玉米品种交流群 39795389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4-29 16:02 , Processed in 1.1869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