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71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育种家玉米育种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三亚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中国种业 发表于 2013-3-9 10:0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张世煌


    为调动社会各方面玉米育种力量的创新积极性,尽快培育出符合国家玉米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由甘肃省武威市农科院副院长万廷文研究员召集在玉米育种方面做出成绩的社会育种家,于2013年2月21日在河南地神种业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召开玉米育种经验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由万廷文副院长主持。会议有三个目的,一是交流育种经验;二是对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提出服务要求;三是开展合作,讨论社会育种家与体系之间如何开展合作。

    张世煌研究员介绍了这次育种经验交流座谈会的背景。他指出,社会育种家选育出了一批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我国玉米育种的重要力量;发挥社会育种家的作用,调动积极性,开展经验交流有助于提升我国玉米育种和种业的发展水平。希望社会育种家组织起来,与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合作,体系将为社会育种家提供服务。

    沈阳雷奥玉米研究所王琳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玉米产业体系近几年的工作。他指出,在体系建立之前,我国玉米育种界思想混乱、目标不明,正是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每年召开研讨会,给我国玉米育种指明了攻关方向与技术路线,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今天体系又倡导把社会育种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探讨和推动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很必要、很及时、很到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王琳说,雷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审定玉米品种7个,年经营量达1500万公斤以上,而且后续品种研发态势很好;雷奥种业拥有的种质资源已形成系统,为今后发展做了储备。雷奥建立一支有20多人的科研团队;实施一体化育种,科研人员之间有严格的分工,各司其职,提高了效率。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雷奥采用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自交系;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国外公司合作,建立分子育种和信息化平台。

    王琳在发言中强烈希望能够从社会育种力量中遴选一些优秀育种者进入到体系,他本人和雷奥种业非常愿意参加体系组织的材料交换,也愿意利用自己的试验站为体系开展新品种展示与测试。当许启风教授问及雷奥科技能否成为中国的种业航母时,他说虽然雷奥现在还不能成为中国的种业航母,但他有一个梦想,希望雷奥科技能托起中国的种业航母。

    甘肃李世晓已选育出多个适合西南、东北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他的主要做法:一是建立了从基础材料组配、自交系选育、新组合测试、审定,到亲本繁殖与种子生产一套完整的育种流程;科研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二是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靠持久的激情来坚持育种。三是以开放的心态搞育种,经常与社会育种家进行交流、讨论与启发。四是建立广泛的测试网(如中国农大校友测试网)。他对目前品种审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种子管理部门加强品种审后管理,杜绝品种套壳现象,也希望育种家不要在审定上做手脚,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河南陈振华从2005年开始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创办了北京天赐玉米研究所,已育成审(认)定品种10个。他的主要经验可归结为:一是起点高,利用目前最好的种质资源进行选系;二是一年种植三季或四季以加快育种进程;三是与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由企业帮助进行品种测试,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自交系选育和测配上;四是以多种形式转让知识产权并反哺科研。

    四川大竹玉米所的张必胜从2006年开始育种研究,至今已审定7个玉米品种。他的经验也是用最优秀的种质改良和创新自交系,与企业合作,扩大测试规模,以转让品种作为经费来源,目前已基本上进入良性循环。

    魏巍从2009年才开始育种研究,但他有思路、有气魄,针对东北早熟玉米的生产实际,以国外种质为主,以早熟、耐密为新品种选育切入点,自交系选育的种植密度为15000株/亩。经过几年的连续选择,育成一批稳定的早熟、抗倒、抗病、耐密育种新材料,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培育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魏巍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带领年轻的团队成员,通过辛勤努力,使他的玉米品种在东北早熟区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令跨国公司尊重的竞争对手。

    许启风教授谈到,目前国内新育成的品种大多为郑单958、先玉335的同质型品种,没有大的突破,显然不利于推动我国玉米生产跃上新台阶。因此,他思想上一直坚持不随大流,想搞一些新东西,希望有所创新。他知道这样做的难度很大,但只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通过精雕细琢、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有收获,现已育成两个与先玉335、郑单958种质来源完全不同的新组合(区试中)。

    堵纯信研究员指出,我国的玉米品种审定、生产经营、知识产权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研究,扎实推进,逐步解决,以促进我国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否则将影响我国玉米育种创新,扩大与美国的差距。他赞成通过这种深入研讨的小型座谈会方式解决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张世煌研究员对会议做了简单总结,希望把这次会议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希望社会育种者会后认真协商,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当然产业体系将依据社会育种家所处的不同状态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希望在座的育种者都怀着敬畏科学、敬畏市场、敬畏人民的态度做好育种创新研究。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社会育种家有:万廷文、王琳、李世晓、陈振华、魏巍、张必胜、马先驹等;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育种岗位专家郭庆法、李新海、潘光堂、王振华,试验站站长梁晓玲参加了座谈;参加会议的还有新疆九禾、甘肃敦煌、河南秋乐、河南地神、创世纪等种业企业的代表,共计40余人。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2#
fkwkrdf 发表于 2013-3-27 04:38:1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4-29 15:59 , Processed in 1.1674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