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59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石:种业的产业化及其障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中国种业 发表于 2014-4-26 10:0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刘石


      农作物品种的好坏是决定农作物再生产水平最关键的因素,因而种业是农业生产中的最核心的产业,是决定农业生产基本水平的“内因”,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因素。也正因为如此,种业在近两年来受到中国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投资的高度重视。

      什么是种业的产业化

      在近两年的种业投资和产业发展热潮中,种业的产业化被不断地提起。但是,关于种业产业化各方面专家和一些部门领导的理解很不一致,也有待讨论和深化。

      任何产业的产业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经历几个必不可少的阶段。种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分别是:

      规模化。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达到规模效益,才能对于产业的参与者和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目前在农业部登记注册的种子公司尚有近7000家,这还不包括未登记注册的数量更多的蔬菜、瓜果和花卉种子公司。这样分散和弱小公司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科研、生产和营销能力,其中绝大多数成为种子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的寄生性企业,靠套牌、仿冒、侵权、欺骗、忽悠等手段生存,这些企业不会对产业和用户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贡献;

      规范化。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如同其它的产业一样,中国的种业从来不缺乏踏踏实实的苦干者和经验丰富的智者。但是中国的企业过多依赖于能人,其个人知识和经验没有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转化和传承为组织的能力;

      现代化。通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大幅度提升行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效率。中国的种业起点低,观念陈旧,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很多种子企业或者根本没有固定资产的投资,或者还在沿用半个世纪以前的原始设备,完全无法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和客户的要求;

      产业化。在现代化的基础上贯通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和客户价值。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种业的产业化是通过规模化的企业组织形式,以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手段生产高品质的种子。再通过市场化的营销、流通和服务,将最适合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给最适合的农户,满足农作物种植者和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并达到整个产业链的贯通和增值。

      中国种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在所有产业中开放得最晚,产业结构基本上延续了计划经济的分段式参与和管理,基础科研和育种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生产和加工集中在基地公司,销售集中在市场的小公司手中,加工技术和能力水品不高,技术推广和营销严重不足,售后服务和对于下游企业的支持基本上是空白。整个行业还没有一家真正的“育、繁、推、服”一体化的企业。

      种业的产业化必须循序渐进和分阶段完成,无法超越前一阶段而直接进入下一阶段。我国目前种业的大部分企业正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进 – 即从规模化到规范化的演进阶段,少部分领先企业开始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即向现代化迈进阶段。

      种业产业化的障碍

      中国种业产业化目前障碍很多,资金上、技术上都存在着不足,但是更重要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观念问题。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大家都愿意占山为王,而不愿意合作,不愿意在一个体系内合作共赢。种业人具有其它行业人的通病,更愿意寻求体系之外的自由,而不是共建一个给各个方面人才提供一个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

      企业考评体制的问题。国有体制的业绩考核往往政治诉求第一,这样的考核标准一般会有两大问题,要么盲目做大规模,对于盈利模式,投资效益,投资回收期等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评估;要么急功近利,对于需要长期投资和长期获得回报的的方面,如生物技术和育种则不愿意投资,而宁肯购买现成的品种;

      科研体制的限制。现有的种质资源只要掌握在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手中,企业即便是想投资科研,种质资源、特别是有价值的资源的收集也是巨大的挑战;

      民营企业则家族观念严重,对于外来职业经理人缺乏信任,团队建设无从谈起,企业发展后继乏力;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缺乏灵活性和短期与中长期利益的结合。许多企业重罚不重奖,承诺的奖励难以兑现,或者短期的奖励份额过大而中长期的奖励不足等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种业的市场化起步晚,市场和产业还在摸索和转型之中。西方发达国家种业的产业化是如何做到的?其中核心点是哪些?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能的应对方案又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最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种业产业化道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5-2 01:20 , Processed in 1.1733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