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5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种业需要正能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阿里巴巴 发表于 2014-9-10 15:3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种业需要正能量


作者:张世煌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自2005年以来陆续从美国引进许多公益性和解密的商业自交系。经过初步繁殖,2006年冬季第一批75份公益性自交系被送到海南基地扩大繁殖,每个自交系种10行,一共繁殖了近4亩地。预计每个自交系产种5~10公斤,足够向全国发放。成熟时,被住在临村的某东北“邻居”在夜间破坏性收走,每个自交系只给我留下3~5个至7~8个不入眼的小穗,这使我们不能按原定计划在2007年春季向全国发放。于是不得不从库房取出剩余种子,经过两季重新繁殖,到2008年体系成立后才开始向全国发放。最大规模的发放是在2012年以后,陆续发放了162份解密的商业自交系。

      在玉米圈内,我们的政策可谓“家喻户晓”,即有求必应,凡正式提出申请者都会免费发放全套材料,而且提供每个自交系的系谱、杂种优势群和抗病信息,指导育种者使用。但这户“邻居”非行窃不可,父子二人先后被我们在现场逮住过两次,很是尴尬。大规模夜间盗种事件就发生在两次被抓之后的两个星期。对这家公司我们当然不可能提供任何信息,所以他们只盗窃了这些美国自交系的果穗,却不知道名称,更不了解系谱和抗病信息,很难合理使用。

      应该说,那家公司看材料很老道,他们在80亩试验地里只是掠夺性地“拿”了这75份自交系,装进编织袋扛走,但有两袋遗留在地里,打开编织袋没发现田间标牌和种子名称。他们有针对性地大规模盗窃显然不是为了育种和科研使用,而是故意破坏,阻止其他育种者分享这些材料,属于恶性竞争行为。

      虽然这个赫赫有名的育种者从一开始就支持我的两个杂种优势群理论和高密度抗逆育种理念,互有走动和交流,在南繁加代育种圃里施行比我们课题组还要高密度的密植育种技术,但我们从此不再往来。根据种质发放的既定政策,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后续引进的商业自交系和相关信息都不再提供给那家公司。

      列入黑名单的不止有若干家企业,还有少数几家科研机构的育种人员和大学教授,包括某省农科院的副院长及课题组。他们被列入污点名单,不一定是盗窃我们的育种材料,他们可能是盗窃了别人的育种材料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诚信行为,我就不再往来。现在,这个名单里又要加上金色农华了。

      业界一直传说北方有几个“天下第一偷”,来自不同省的种业界人士曾经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某两个省的“神偷”,据说这些神偷们目的很明确,每年到了海南什么事情也不做,只是到处转悠,等待时机偷窃育种材料,然后转手倒卖。据说很守“信用”,偷给你的自交系保证是你所需要的,不会张冠李戴。

      盗种已经成为国内种业界很普遍的现象,其后果是挫伤了创新积极性,更打击了投资积极性。我国种业发展缓慢,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投资积极性就会受到重创。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种业很难发展起来。我们更寄希望于强大的非农资本进入种子行业,但由于种业市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所以懂得市场经济的非农资本就很犹豫,不敢大规模投入种子产业。这从我国上市种子公司的产业规模就可见一斑,至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种子企业。虽然有一百余家企业注册资本过亿,但作为当今中国企业,如果注册资本少于20个亿,实有资产少于50个亿,恐怕很难有实力同跨国公司竞争,连印度公司也比不过。这两个数字不算多,也不难积累,但在中国种业市场却隐含着巨大风险。这种风险从品种转让费可窥见一斑。外国公司转移品种权,一般提取营业收入的9%作为特许费,如果信用等级低,或知识产权高危地区,这个比例可以提高到13%甚至15%。

      外国公司向我国企业转让品种权,实行很高的提成比例,原因就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属于高危地区。换句话说,垦丰每年都在花巨资为流寇公司盗窃自己的德美亚系列知识产权买单。只有净化市场环境,才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不然辛辛苦苦挣一点钱,大部分被外国合作方拿走,国内企业只挣了很少一点辛苦钱,这对产业发展很不利。外国公司的惩罚性提成比例逼迫受让公司去维护知识产权。可是,中国企业掉进知识产权的夹缝里,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政府出面清理市场环境,才能扭转对中国企业不利的局面。

      我国企业要有自主研发和参与竞争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建立在研发能力的基础上。金色农华在研发方面投入比较多,但仍然没有自信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从宏观上看,我国种业企业的直接资产已经远远超过200亿,但销售额和利润却很低,缺乏综合竞争力。这与国内种业资源分散有关。若施行现代管理,在中国本土市场,我们足以抗衡先锋和孟山都。但问题就在于资源太分散。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种业市场的竞争机制,同时为我们培养了全系列的有用人才,包括各个层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些是国内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培养不出来的有用人才,但现在资源整合不到一起。

      资源整合乃大势所趋,但不能急躁,不可拉郎配和捆绑做项目。整合资源的基本条件是强大的非农资本与种业的市场经济整合在一起。两个要素结合,才能为整合国内外资源奠定基础。除此而外,任何怀有良好愿望的行政力量都无济于事。

      管理部门不要讳疾忌医,“家丑不可外扬”论助长了歪风邪气。个别人向媒体打招呼,只不过一个电话,不留痕迹,也不承担责任。但这样做既害了当事企业,也害了当事人,在错误判断和错误应对危机方面越陷越深,失去挽救的机会。何况这样处理问题,对大多数企业不公平,不公正,有滥用公权力为少数人谋取私利之嫌。

      现在又冒出“人身攻击论”和“项庄舞剑”一说。佟屏亚先生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短文,力度不算大,不过是写出了肺腑之言,我看不出对李绍明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但道出了别人不知道或别人不愿意说的实情,却被认为是人身攻击。我把媒体上的资料挑选一些代表性的报道和评论,打包后传给圈内人士阅读,却招致“项庄舞剑”一说,把金色农华海外窃种事件同玉米界的派别纷争联系在一起。且不说“派别之争”的对与错和进步与倒退,只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未免太小气,站位太低级。

      以往,每当有大事发生,玉米产业体系首席办公室都会摘编动态信息,传给领导阅读,每期数千字,也抄送圈内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参考。最多的一次是2011年4月份,国务院颁布8号文件,体系连续编发了20期种业信息摘编和一份专报;还建立了12个种业新政文件夹,逐日收集网络动态信息。这一次发生金色农华海外盗种事件,我没有时间摘编动态信息,就选择少数信息量较大和代表性的文章打包后传给圈内人士阅读,却招致种业大佬一再压制。我劝大佬,不要因私交好就因小失大,保了芝麻丢西瓜,不要用你手里的公权力袒护个别人。那样不但对中国种业不利,对当事企业不利,对当事者个人也不利。现在不就是这样后果了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劣根性就是奴性十足。就拿我们发放种质来说,1999年我们就开始发放,有几位老专家提醒我,你免费发放意图很好,但很多人会不当回事,如果你收费,他们就会重视起来。姜还是老的辣,对中国传统文化早就看透了。但我没采纳老先生的意见,坚持无偿发放。现在,从美国农业部农研局引进解密的商业自交系,繁殖后无偿发放,仍然被个别人称为“没用”,似乎偷来的东西或者花大价钱买来的一定是宝贝。只从这一点就印证了奴性一说。

      讳疾忌医助长了种业内部的歪风邪气,更损害了大多数企业的合法利益。中国科学家绝大多数是作风正派和有创新能力的,限制因素在于落后的科技管理体制,落后的教育制度和文化观念。人的思想经过现代生产力的冲击,会激发出创新能量。中国种业有很多优秀的管理人员和育种实践者,不都是像金色农华那样不争气。我认识许多优秀的企业育种人员,他们年轻,思路清晰,对育种技术的理解比较到位,正处于积累经验阶段,缺乏的是先进管理体制和良好运行机制。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中国企业将会在内部管理和产品研发两个领域都焕发出创新活力。

      中国种业只有在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才能焕发出正能量,政府管理部门或社会团体都应该明确地扶持正能量,而不可以继续使用公权力偏袒负能量。遇到这类事情,社会团体有责任搜集国内外信息,经过分析向有关领导和企业界提出建设性咨询意见和应对措施的备选建议。

      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从正面表态。至少在国内要明确宣示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立场,清理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用不着内外有别偷偷摸摸地宣传。不管金色农华盗种案的审理结果会怎样,原则表态不会错。我们要为大多数企业着想。毕竟不能让大多数企业和科技人员无辜受牵累,也不能让大多数守法人员被少数人的扭曲利益所绑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4-26 07:21 , Processed in 1.1649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