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5329|回复: 0

玉米怎么种 农民犯迷糊

[复制链接]
阿里巴巴 发表于 2016-6-7 15: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佟屏亚

      最近不断接到农民或经销商的电话,询问什么是高赖氨酸玉米、什么是高油玉米?到哪里才能买到?这是个新题目,也是个难回答的题目!

      我估计,农业部也会收到类似的咨询问题!

      自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改饲”压缩玉米种植面积以来,紧接着宣布镰刀湾地区缩减玉米5000万亩,玉米价格随行就市断崖式地下跌。不让种玉米能种啥,政府要给农民一个交待啊?

      农民如望星盼月。终于盼出来了!4月28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给种地农民指出“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简言之:2020年全国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具体让农民种什么:青贮玉米2500万亩,鲜食玉米1500万亩,再就是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不客气地说,《规划》是关起门来编造的洋洋数万言的“官话”“套话”,不是给农民可用的措施。我作为一位农业科研人员,实在不敢恭维农业部数万言《规划》的“科学性”,你不让种籽粒玉米了,要种的还是离不开玉米啊!什么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还有什么苜蓿、黑麦草、狼尾草之类。让种地农民更是如坠五里雾中。这关乎一年收入和生计的大事,让你种什么就种什么就有补贴,农民自然要请农业部官员说个清楚。

      “粮改饲”,到底种甚么?农民犯迷糊!

      尽管农民日报发表解读文章,玉米专家奉命科普,假科学的话说的越多,越是难以自圆其说。

      1.甚么叫高赖氨酸玉米?所谓高赖氨酸玉米,实际就是普通的玉米品种,只是它的赖氨酸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一点。多少才算是“高”?没有一个数量标准。玉米赖氨酸含量是一个研究名词。20世纪上半叶,国外有一些科学家曾致力于高赖氨酸玉米的选育,但都因遇到难以克服的问题而终止研究,只保存供作玉米遗传研究的材料。中国科研单位1985~1995年连续搞了十年高赖氨酸玉米选育,虽然提高了赖氨酸含量,都因抗性差、产量低等问题而告终。尽管后来更名为高蛋白玉米,仍然未能克服存在的一些问题。众所周知,玉米蛋白质含量愈高,劣质的醇溶性蛋白质比例也愈大。农业部宣布要种植高赖氨酸玉米,拍脑瓜啊!让农民去哪里买这类玉米种子?有专门机构收购吗?价钱会高吗?这些问题困扰着种地农民,企盼安民告示。

      2.高油玉米更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国外有人曾进行了100多年的高油、低油含量极限选择,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玉米含油量仅为4%~5%,充其量在7%~8%,是玉米加工业的少量副产品。玉米是一个综合利用的食品,玉米油分含量高了,则其它成分必然减少。没有报道哪个国家搞什么高油玉米品种。所谓“高油玉米”骗了农民好多年,还要继续骗下去啊!有专供榨油用的玉米品种吗?政府或企业高价收购吗?“高油玉米”是一个荒唐的命题,“中国独创,世界无双”。

      3、青贮玉米就是做饲料的玉米。青贮玉米是一个相对应产业发展的概念,谁家养了牛,就必然要种青贮玉米。粗略地说,每亩青贮玉米可养两头牛。通辽一位农民表示:要先养牛才种青贮玉米,有了养殖场,才有可能扩大青贮玉米面积。“我更愿意种粒饲兼用型玉米,既收粒也收秆。要是种青贮玉米为了养几头牛,这可是赔本的买卖!种十几亩青贮玉米哪里储存?要有销售渠道或定点回收单位。”现在全国青贮玉米有多大面积,国家连统计数字都没有,一下子就要扩种青贮玉米2500万亩?要投资新建多少养殖场和青贮窖?青贮玉米品种发展方向首先应该是通用型青贮玉米品种,既能够作为高产的籽粒用玉米种植,又有很好的生物产量和青贮品质。青贮玉米种植一定要根据养殖业的需求,订单生产。

      4.鲜食玉米面积扩大1500万亩?又是拍脑瓜!鲜食玉米不是“科学名词”而是街头小贩吆喝的卖点,怎么出现在农业部的文件中?准确地说应该称为蔬果玉米,包括甜质玉米、糯质玉米、爆裂玉米。此类玉米同样是一个相对应产业发展的概念。农民种几行半亩还可以,送亲友尝个鲜“以娱孩稚”。甜质玉米适宜采收期仅7-10天,过此佳期即为废品;糯质玉米加工业跟不上农民就会赔钱。这类玉米面积取决于饮食习惯、市场需求和加工业的发展,要有订单生产,不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其他还要种什么优质苜蓿、饲用燕麦以及黑麦草、三叶草、狼尾草、饲用油菜等等,好好的土地去“种草”,这是最让农民反感的官话。

      我把话撂下,国家统计局报告2015年全国玉米面积是5.72亿亩,按农业部的《规划》意见,压缩玉米面积5000万亩的指标很有可能今明两年就超额实现了。

      不管农业部发《规划》指导农民种什么:高赖玉米或高油玉米或青贮玉米或鲜食玉米,违背生活习惯和市场规律。农民付出的是一年(或一季)的土地、时间、劳力和汗水最后还赔钱!还有多少人愿意种地?

      玉米和小麦、稻米一起被称为国人的主粮。要吃肉奶蛋,全靠玉米换。要从全国全世界理性对待玉米生产问题,中国人的粮食主权一定掌控在自己手中。一朝政策偏离,十年难弥损失。浮躁的中国社会营造浮躁的社会环境,从去年仓促确定的玉米“粮改饲”决策以来,接着是临储价格顺坡下滑,玉米价格市场化、价格一路下跌才是彻底伤透农民心,提出来改种所谓的高赖玉米高油玉米等等,文字游戏,好比是左脚穿错右脚的鞋,越走越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4-16 19:43 , Processed in 1.2053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