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437|回复: 0

由今年黄淮海玉米热点问题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24-8-22 14: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北学苑 ,作者王永普

      2024年黄淮海夏玉米因空秆、畸形穗、短苞叶、雄穗退化等异常现象全网热议,无论网传是否扩大了事实,但很多地区、不同品种、各种情况均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各位非常明白,2024年播种到6月下旬过度干旱,严重影响穗分,中期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加剧了出现异常的程度,不同品种耐热害能力不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

      表面来看,出现穗部异常与种植密度关系不大,但推广6000株/亩以上过高种植密度的个别品种、出现穗部异常的比例更大、异常程度更高、更严重;近几年,很多专家和企业家一直倡导6000株/亩以上甚至7000、8000株/亩过高密度种植玉米,以此来提高玉米单产,对此笔者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我国黄淮海地区有玉米小麦复种的种植习惯,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偏低,加之长期使用化肥,大部分地区土壤趋向于板结或已经板结;早在10年前,我国土壤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最多可以支撑5000株/亩以下的种植密度;以陈伟程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育种家、专家、教授也曾说过,5000株/亩的玉米种植密度已经达到了极限;笔者认为,超过5000株/亩的密度种植玉米,不管什么品种,过高的种植密度,从以下几方面对玉米大田生产不利:

      干旱情况下,根系之间争夺水分会加剧单株体内的生理干旱;

      阴雨连绵、土壤水分过饱和情况下,根系之间争夺土壤中的氧气,容易造成部分弱苗早衰干枯;

      过高的种植密度,大田通风透光受阻,苗势变弱,大苗欺小苗程度加重,致使各种病害加重、抗旱耐涝能力以及耐热害、耐阴雨寡照能力降低,加剧高温干旱或阴雨寡照对穗分化的胁迫程度,进而增加各种穗部性状出现异常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适宜4200株/亩的大穗型品种在4500株/亩以上的密度下种植,适宜4500株/亩的中穗型品种在5000株/亩以上的密度下种植,都会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加重穗分化的异常程度;更何况适宜5000株/亩的中小穗型品种在6000、7000、8000株/亩的密度下种植,必然会增加出现穗部性状异常的比例。

      二、任何玉米品种,不管是穗型大小、耐密性如何,都有其最佳种植密度也就是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一个优良品种在5000株/亩的密度下,黄淮海夏播高肥水地块,已经可以拿到1700斤/亩以上的产量,没必要要搞高产公关、引导农民不惜以导致土壤板结为代价、对土壤进行掠夺性使用、增加化肥投资、把种植密度提高到6000、7000、8000,去获得1600斤/亩的产量;

      黄淮海最高审定密度5000株/亩,在这个密度以下审定的品种,为什么一定要推广6000株/亩以上,才能让农民获得高产,让人费解;我们这个行业,好像就需要2024年这种年份,给浮躁以教训了;

      尽管部分优良品种,今年夏播穗部异常比例很小,但若继续按照6000株/亩以上的密度进行推广,没准哪一年,气候条件会给这些品种造成糟糕的什么大田表现;笔者认为,作为种业,应该以推广农业技术、让农作物种植变得轻松、给农业带来丰收为己任,稳产尤为重要。

      三、任何事物都有极限,提高玉米单产除了选育优良品种之外,合理密植、精细管理、培肥地力等尤为重要,玉米就是玉米,我们不能拿玉米当谷子种;

      从2024年的各级试验中,偶尔能看到株高200cm以下的参试品种,超矮秆玉米育种,其目的是通过无限提高玉米种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过矮的植株高度和过低的穗位,在干旱、涝灾、高温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很有可能加剧大田玉米的不良表现、增加大田玉米的种植风险、造成减产或绝收;

      另外,有些超矮秆玉米品种,其果穗大小和单株产量,还不如某些自身产量高的自交系,这样,不用经过杂交制种,直接把高产自交系当做常规品种种植,不用花大价钱购买种子,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更能提高农民的投入产出比。

      四、2017年以来,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气候条件日益恶化,特别是黄淮海夏播玉米生长阶段,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等不利于玉米生长的恶劣气候每年都不相同,在玉米的任何生育阶段都可能出现气候异常,对玉米大田生产几乎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产量的影响,适当控制大田玉米的种植密度、合理密植显得非常重要。

      耐密型品种,一定要有相对较高的单株产量,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让玉米大田生产获得丰收;如果5000最高5500株/亩的密度,各方面大田管理到位,因单株产量过低而不能获得高产的品种,切勿继续引导农户按照6000、7000株/亩以上的超高密度种植,尽量降低农民大田种植风险和企业自身的风险。

      此文,笔者仅悲哀于大田玉米之怪像、旨在提醒玉米生产和种业避灾,若我言论过激,请勿对号入座;如有冒犯,敬请赎罪;叩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4-9-10 03:30 , Processed in 1.2016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