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淮南部品种结构面临洗牌的十字路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来源 | 南北学院 沙金来

      桑巴源于非洲土著的宗教仪式,后随人口贩卖,漂洋过海到了南美洲的巴西,与当地的白人和其它文化融合,演变为热情狂欢的舞蹈形式和大众文化的表达方式。

      这种融合创新,让我联想到了我所在的区域 — 黄淮南部夏玉米区的品种演化,并马后炮式的尝试思考大品种迭代种质的内在因素,可能这也是只有少数品种饮马于瀚海,而更多公司只能饮恨与(于)江湖的关键之所在。

      自农大 108、豫玉 22 开始,含有 78599 等复合热带资源的 P 群材料登上舞台,由于抗性好、果穗大,取代了同样是大穗型而抗病较一般的掖单 13 等品种。

      划时代大品种郑单 958 取代农大 108 和豫玉 22,中穗耐密、丰产稳定应该是核心,据听讲父本昌 7-2 中含有热带的苏湾血缘(小编强烈建议recommend 你移步→苏湾种质简史,点击可进入),提升抗逆和品质的同时,很好的保留了黄改的耐热性和适应性,郑 58 的优点大家都知道,其尽管可能没有多少热带资源,但高抗小斑病的能力至今没有多少自交系能够与之匹敌。

      郑单 958 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这一类品种果穗越来越大,而密度则越来越低,隆平 206、伟科 702 都是超千万亩的大单品,鲜有在此基础上果穗更小而能上千万亩的成功案例。

      同一时期,稀植大穗品种,如:蠡玉 16、鲁单 981、金海 5 号等,尽管都是千万亩以上的大单品,但并不能撼动类 958 品种的集群优势。

      X 系的出现,特别是组配 P 瑞的代表性品种登海 605,在黄淮南部也曾经风光无限好,脱水快、不易霉变,并开启了长达数年的红白轴之争。

      以裕丰 303、中科玉 505、荃玉 1233、秋乐 368 等为代表的先锋+热源类品种,彻底改变了后郑单 958 时代黄淮南部的品种格局,抗病穗子大、丰产脱水快,将红白轴之争推向了高潮。

      自迪卡 517 在黄淮南部横空出世,尽管只是昙花一现,但我们不应该否认,其为实现更高密度而高产、更快脱水和更易脱粒而机收,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大门。

      豫单 9953、郑原玉 432 前赴后继,MY73 承前启后,康农玉 8009、豫单 883 等继住开来,还有那些开创性的自交系:豫 1122、JCD112BR 单15、QB5746 等。未来已来,拭目以待。

      当站在黄淮南部品种结构面临洗牌的十字路口,冲刺阶段的新类型这两年高歌猛进,但南部多变而恶劣的环境注定了一路向前,并不会一帆风顺。

      三年前的前期苗旱重,后期雨水多,对有些特别高密品种(组合)并不算友好,便可见一斑。当然,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向着更加适应农业全程机械化大方向发展,就象长江、黄河不会逆流一样,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目前,处于守势的热先锋类品种,我想也不会坐以待毙,实际上,还有第三股力量,黄淮海的隐形冠军良玉 99。

      个人觉得:X 系 / P 瑞对上热先锋,X 系 / 黄旅 P 对上良玉 99,在黄淮南部至少到目前还不具备领先身位的优势。

      从以往品种的迭代和演化规律来看:从大穗突然转向小穗,基本的上行趋势是密度理性回归,果穗越来越大,直到果穗大到“爆”,再换一套人马上。

      但就目前的态势来看,小穗型应该会通过群狼战术,并且不断增加密度,将大穗型的热先锋拉下马。

      个人觉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从营销角度并无问题,但就黄淮南部的土地承载能力、对玉米并不友好的环境、以及因增密给自身叠加的风险和丧失的优势,大田密度理性回归到 5000 株/亩左右应该是大概率,除非再出现创新的自交系或创新的组配方向,空中加油,让子弹再次上膛。

      在此过程中,个人觉得:热先锋未来也不是没有机会巩固或重夺“老大”地位,果穗小一点、密度大一点、抗倒强一点,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这两种类型都具有适宜机收,争在现在、赢在未来的优势,关键是看谁能更抗黄淮南部的逆境,如:抗倒、耐热、耐旱、耐涝、抗青枯、锈病等主要病害,并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让农民有较高的收益,且尽可能的避免,因非理性的夸大宣传、不务实的政策导向等而造成底层人难以承受的痛。

      前段时间,听说现在黄淮海的忽悠团卖的玉米种子大多数是良玉 99,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尽管是个笑话,但也可见良玉 99 的强大。

      良玉 99 是玉米品种界的抗倒王,从东华北一路打到黄淮南,抗倒是这个品种长盛不衰的最强标签。

      黄淮南部不会没有“布拉万”,不会没有区域性的暴风雨,个人觉得:良玉99 类,三强有其一,在这此基础上,如果抗青枯能力进一步提升,抗锈和密度弹性再有所提高;如果新的类型是剑,需要推动和运作,那此类品种就是盾,被动的等都会出机会。短期,玩的是技巧;长期,守拙或许才是制胜的法宝。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成功取决于资源的稀缺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黄淮南部每一次品种迭代基本上也都印证了这一点。南船北马黄淮南,有热带的很多“病”,还想要温带的丰产“命”,或许象桑巴舞一样的温热融合、重组,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走的路,也是品种是否能持续热起来的必然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5-4-3 09:30 , Processed in 1.1490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