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种子 玉米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突围!玉米育种家的破局密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管理员 发表于 昨天 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北学院,作者:苏宝强

      我是黑龙江中邦种业的苏宝强,分享对玉米育种行的一点经验、见解和深度思考,是一家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以上、拥有 3 个主推品种年种植面积 300 万亩种企育种负责带头人。公司目前推广销售的品种都是公司独立研发成果,品种积温从 2000-3000 度之间。科研设有哈尔滨研发中心、铁岭研发中心,2024 年又成立了郑州研发中心。2025年整个科研部合计测配组合 50000 多个,外部 TC1、TC2、R 试验点 66 个,遍布黑龙江、东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各省。单品推广销售超过 200 亩的品种有三个。以下是我结合实践经验,从几个维度探讨行业核心问题与解决建议。

      一)育种家断层

      比种质危机更迫切的挑战和现状: 中国玉米育种家平均年龄超 45 岁,60 后仍是中坚力量,而 35 岁以下从业者占比不足 15%(数据来源:中国种子协会 2023 年报告)。 行业面临"三高困境":经验门槛高、工作强度高、成才周期高(通常需20年)。

      破局建议:  

      1)建立"双轨制"传承体系:

      企业端:推行"1+N"导师制(如中邦种业实施的"老带新"模式,新人前 3 年专注田间实操与表型鉴定)。  

      鼓励端:建议企业设立"育种青苗奖励",对连续 5 年坚守育种一线的青年人才给予薪资补贴个待遇加强。  

      价值端: 树立青年育种人国家使命,行业担当,职业操守,目标清晰,以先进科技技术结合实践基础的拼搏奋进,刻苦前行的奉献精神。

      2) 建立评价标准

      改变唯"审定品种数量"的考核方式,增设"材料创新指数"(如原创自交系占比)、"品种生命周期及推广面积数值",等指标。

      二)资源利用:从"盲目创新"到"精准改良

      核心观点:警惕"伪创新陷阱案例:利用自己改良 6WC 暂且叫自交系A审定了一个品种,这个品种没有销售或者有少量的销售,A 材料本身可能综合抗性还不错。我不会再利用 A做基础继续改良,下一轮做的选系组合是用A还是用 6WC 更好呢?有些同行认为育种选材是一轮一轮的,应该继续改良 A,最后达到自主研发优秀自交系的目的。育种家的钱很多都是烧在资源利用不当上了。

      轮次改良那是在优秀材料的基础上。你的品种推广面积很小,何谈优秀啊!就像盖高楼,地基没有打好,后期再努力修正也难以做好。我们选育品种是为了推广,要给公司、经销商以及农民带来效益。而不是为了能达到更多的位点差异。不能推广都是扯淡!企业不能生存何谈发展呢!

      未来科研院所应该是创新资源的主体,比如抗倒伏、抗叶斑、抗青枯、抗锈病、抗穗腐等,可以适当有一点收费提供给企业育种。企业育种和科研院所最大不同是: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资源有很多,不是越多越好,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可利用资源。

      能够融入自己的育种体系才好,比如西南、黄淮有些品种销量很大,他的亲本不一定适合东北育种,可以少量尝试,占比最多不能超20%。那些资源可以提高综合抗性,但是由于热源偏重造成熟期长,脱水慢等问题。什么是最好的资源:育种区域市场上推广面积最大品种的亲本就是最好的资源。

      xx108 的成功印证了"模仿式创新"的价值,其亲本源于对先玉 696 的精准改良,而非盲目追求分子层面的差异。xx108 的成功我认为很大因素是材料不跑偏。利用资源不跑偏都不一定选出品种来,跑偏出品种的更是小概率事件啦!为什么中国费力花十几亿买回瓦良格一艘废弃的航空母舰呢?这才有今天的福建舰等国产先进航母啊!成功的模仿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个理念也适合我们的玉米育种。

      最佳资源选择建议:目标区域主推品种的亲本>跨区引进材料>特色资源。

      三)关于区域试验

      各省区域试验点大部分是很久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而玉米是有生态区域的,审定后的品种又是按照生态区域做销售的,这就是审定很多品种而不能很好销售的原因之一。

      目前很多组别对照已经过时,没有销量,也影响品种的试验数据的可靠。即使增加了辅助对照,它的熟期可以比主对照长3天以上,而参试的品种熟期不能超对照,也失去了参照意义。

      比如先玉696做对照的区域已经是707熟期的品种为主推品种了,审定以后销售区域和审定的区域很多是不重叠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种销售越区的原因之一。

      进行多年多点的鉴定是选择优秀品种最佳方法,前提是必须把品种种到适宜区,根据区试试验网点去布点是不科学的,应该去未来准备推广的区域布点。

      仅依靠数据汇总结果选择品种可能会出现偏差。结合田间观察是一个补救办法,考察人员的水平要求很高。越接近收获时期看品种越好,越准确。很多区域9月末看品种是不确定的,更何况9月上中旬,十一以后品种表现会一天一个样。

      很多试验点的数据不能保证准确可靠,不及时,也是育种家很头痛的事。错误数据还不如没有数据。需要育种家要很好的了解市场考察品种才更准确,育种家和销售经理一起考察品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育种家不但要和其他优秀育种家交流,更要和市场的销售老总、经理多交流。

      四)品种选育

      中邦种业的三条

      1)三看原则:9 月看西北春、10 月看东北春、11 月看黑龙江极早熟(该区域直收粒,很在意收获期的站杆性,落粒性)。

      2)销售经理否决权:任何进入 DUS 测试的品种,必须获得 3 位大区销售总监的联署推荐。单品表现再好,制种也不能超过 5000 亩。公司推广品种要有末位淘汰机制。  

      3)越区测试"机制在目标生态区外增设 10% 的极端测试点(如吉林敦化基地模拟早霜胁迫,黑龙江明水鉴定斑病等)。

      五)种业人的使命:超越商业价值的思考

      1)国家安全视角: 玉米种子自主率虽达 98%,但原创种质占比不足 30%(农业农村部种业司数据)。必须警惕种质资源的"隐性依赖"。   

      2)生态责任: 反对品种单一化:中邦在黑龙江推行"3+2"品种组合策略(3个主推品种+2个特色品种),降低病害爆发风险。

      3)行业信心宣言: 中国种业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再到超跑的关键期。瓦良格号到福建舰的跨越告诉我们:坚守者终将坚定地赢得未来!

      育种家的价值不在于审定品种的数量,而在于承上启下,始终如一,不满初心,永毅前行的使命。让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开放共享"的胸怀、"产业报国"的担当,共同书写中国种业的强国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种业商务网 ( 豫ICP备15021007号

GMT+8, 2025-4-8 07:57 , Processed in 1.1730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bbs.chinaseed114.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